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新闻 > 地方经济 > 正文

字号:  

山东长岛建成15万亩海洋牧场 海岛经济加速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9-14 06:1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王金虎 刘新国 石其鹏  责任编辑:李春晖

  8月的山东长岛南隍城岛海湾,风平浪静。清澈的海水下面,形色各异的鱼儿正在属于自己的专属空间里惬意嬉戏。长岛县海渔局副局长孙海林指着岸边一块块巨大的金字塔状混凝土构件告诉记者:“这是我们投放的新型人工鱼礁,这些‘海底新居’让近海的海洋生物由‘游客’变成了‘常驻居民’。”

  孙海林介绍说,这些金字塔状的鱼礁由钢筋、水泥浇注而成,上面有透水方孔,表面上已经附着了一些藻类,可以吸引鱼、虾、蟹前来安家,形成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的作用,简单讲就是给鱼盖房子。给鱼造一座舒适的房子,才能把它们留在长岛。一组10座的人工鱼礁可改善300亩海域的生态环境,在南隍城这片海域,就有2万个人工鱼礁礁体。“把传统的海域改成了高档海洋牧场,对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长岛已建成15万亩海洋牧场。”孙海林说。

  在大钦岛近海海域,他们还建成了1万亩的绿色“海底森林长廊”。他们通过投石造礁和底殖海藻,来改善海底生态环境,既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氮磷等有机物,又为各类海珍品及鱼类提供充足饵料,也能抵抗风浪、形成平静优质的水域环境。

  当地渔技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跟踪检测发现,投礁后浮游植物增长12倍,浮游动物密度增长15倍,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长岛被誉为“海上仙山”,是我国重要的海珍品种质资源保护、繁育和生产基地,著名的“鲍鱼之乡”、“扇贝之乡”、“海带之乡”。过去,岛上的居民主要靠传统渔业谋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海洋渔业曾让长岛大放异彩。然而从1997年开始,由于海洋环境恶化、养殖密度过高等多种原因,全县3.5万亩扇贝连续3年大面积死亡,经济损失达四五亿元,渔民欲哭无泪,海岛经济跌入低谷,海水侵蚀、海域沙漠化日趋严重。长岛人痛定思痛,深切认识到生态环境才是支撑长岛长久发展的牢固基石。近年来,他们立体实施岸上、海上、陆上、山上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千方百计把绿色留住。

  在岸上,他们重点在南北长山岛投资7亿元拆除岸线破旧建筑52万平方米,整治恢复岸线20公里,旅游和自然岸线占比由38%提高到87%,渔养生产岸线由57%压缩到4%;在海上,投资2亿元实施了5处生态化海洋牧场、8处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改造海域10万亩,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持续修复;在陆上,实行了城区垃圾集中外运,逐步实现了污水无害化处理;山上,推行了殡葬改革,实现了一村或多村一墓地集中安葬,彻底改变了乱葬旧俗。海陆造林工程全面展开,海中营造50万亩“海底森林”,陆上造林3400亩,森林覆盖率由56%提高到60%,通过控制排放和吸纳削减,尽快让长岛步入“负碳时代”。

  长岛“刮痧去毒”,突破了制约发展的瓶颈,疏通了全身堵塞“经络”,带来的是产业的快速转型和海岛经济的加速崛起。

  两年前的南北长山岛,岸边的育保苗场占据了大部分海岸线资源,有人戏称“有岛没岸”。如今在南北长山岛,原本的破旧建筑已被推倒,贝类和藻类活跃生长,基本恢复全县海岸线原始生态风貌。

  那么,恢复的海岸线该如何开发,才能不陷入修复再破坏的窠臼?长岛的依靠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重点以“一慢道、三海岸”为主线,以海岛文化风情园区为特色,加快升级旅游服务设施。

  金色阳光泼洒在长岛东海岸,清风徐来,海波荡漾。三色“跑道”又添新景。这里的“人行道”被涂成黄、红、蓝三个颜色,分别画有步行、自行车及电动车的标志。如今,长岛已建成慢行道43公里。

  “生态是长岛最大的优势,一旦这个优势出现问题,长岛的发展道路将被彻底堵塞,因此在一切项目建设上,都将秉承‘生态优先’原则。”长岛县委书记张延廷告诉记者。

  把绿色留住,向生态要效益,变生态为生产力,长岛发挥海岛特色,趟出了自己的路子。在未来的生态发展道路上,长岛县将按照“南部休闲渔业、北部生态渔业”的理念,划定区域,分头发展,使有限的陆域面积延伸到广袤的海域面积,开发海洋垂钓场、候鸟放飞、海豹之旅、滨海体育等独特、高端旅游项目,形成旅游竞争力,打造具有高端旅游产品的中国北方生态旅游度假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