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行医七十载,退休医生王少谷却爱上写川剧

  • 发布时间:2016-02-04 02:22:11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重庆璧山县八塘镇医院退休院长王少谷先生,在家里客厅墙上挂着的一副寿联。那是80岁那年,晚辈后学敬献:“悬壶济世,绍述传家,今生合补儒林外史;把酒临风,挥豪对月,此翁当是仙界中人”。他说:“我明天87了。”

  客厅正墙上从前民间供香火牌位的地方,挂着父母遗像和一副隶书对联:“尝读莪蓼知子道,承传家训慰宗风”。语出《诗经》孝道主题的《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是一副守孝敬祖,自我勉励的佳联。

  出生于璧山耕读传家、悬壶济世的书香门第,王少谷在行医之余,从小喜好民间故事、笔记野史,其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一百余篇,分别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四川、重庆、璧山卷;退休后还出版了巴蜀民间文学作品自选集《巴蜀流珠遗韵》五册。

  父亲

  王少谷的父亲王昶辉1955年去世,是璧山城东乡龙岗坡(今塘湾)人,耕读之余,12岁就帮助乡邻写便条、契约、祭文、书信和对子。“有时也得一点赏赐。13岁那年腊月间,到城里街上摆摊写春联。从那以后,每逢一四七赶场天,他就在大东门城墙边摆一张桌子,帮人写对子和家神、香火牌位,每副只收百文钱。他的对子,都是现编,每天写一百多副,不重样。”

  城里住在龙王庙街独院里的秀才陈朝卿,平时饱读医书,逛街时发现了这位卖文少年。“陈秀才很赏识父亲的才气,认为此子加以深造,必成大器,就收他为徒。除农忙季节,父亲吃住都在他家,不要钱,跟他学习科举考试的技艺。”

  清朝的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大关,其中童试是资格考试,相当于预考,又细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三关,三关过了,才叫秀才。从15岁到19岁,王昶辉过了前两关,正要考第三关,1905年,他25岁,朝廷废除千年科举考试,改办新学堂。

  “科举仕途无望,他就跟陈秀才温习中医,但心情郁闷。有一天在乡间路上,碰到一位江湖豪客,这人姓文,后来我们都叫他文师公。他是大足龙水人,原在京城为官,变法维新失败逃到璧山,组织了一帮人在金剑山那边沙坝田一座窑厂,名义上是烧碗,实际上操练刀枪剑戟,打造刀矛短剑,图谋再起。”

  行医

  王少谷16岁起就在父亲指导下看古典医学《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后来又拜本地老中医李泽之为师。“1948年,我18岁就试着给人捉脉处方,先从院邻开始。刘纪容因为食积腹胀不能食,我就毛遂自荐,投以平胃饮加味,一剂而愈;邱家小儿三岁,生羊胡子疮(口周急性湿疹),曾求医多次无效,我两剂药就搞定了。”

  1951年参加川东行署卫生厅土改工作队,到重庆宽仁医院学习,又去綦江搞土改。“有一次,我看见有个孕妇在河边洗衣,把娃儿生在河滩上了,我就写了一篇《孕妇女不宜过度劳动》,投给重庆《西南卫生报》登了。稿费不多,但编辑来信要我多写稿子,还聘我当通讯员。

  1963年王少谷调去八塘镇医院后,总算结束了十几年“万金油”式的“游医”生涯。

  川剧

  “土改回来在城关医院。有一个同事和别人合写了一个历史剧《凤求凰》,我挨拢去看,他们说:你懂又不懂,看啥子!这句话伤了我,我发誓最多一年,我也要写一个古装剧,而且比你们水平高,还是别人从没写过的。我就写了一个《杨娥传》,是一个女刺客,她想尽一切办法要刺杀吴三桂。”

  三个月后,剧本写好,他拿给原来的县文化馆馆长看。这位馆长已经调到地区去了,刚好有事回璧山。“他花了两三天看完。另纸批示:‘请璧山川剧团试演’。那个《凤求凰》也同时交给了剧团。剧团编导看后说:《凤求凰》已有前本载演,为撞车之作,且艺术性不高,退回;《杨娥传》有新意,考虑上演。”

  从此,川剧团的导演吴静伯也和他混熟了,要他为剧团接连写了古装剧五六个,现代剧二三十个。当时全省到处演。“现代戏有宣传当时新的婚姻法的,有宣传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的,现在看来有些都是扯把子。”

  王少谷没进过新学堂,从小在私馆(私塾)里面读了点书,更多是边走边看。“我跟爸爸、哥哥到贵州逃难,听到什么有意思的,就记下来。当时记性很好,在街上走一趟,爱看人家门上的对子,回来还记得哪一副写的什么,好的就记下来。一边收集民间故事,一边学习,对自己的创作很有好处。”文/图 本报记者 马拉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