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走访中原看职教

  • 发布时间:2016-01-13 04:00:1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韩秉志

  培训和就业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在职业教育普遍面临“上热下不热”“校热企不热”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在校生超过全国1/8的河南省在加大投入、体制创新、校企合作等方面锐意开拓,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走出了一条职教发展的“河南道路”,让职业教育逐渐形成了对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有力推动。

  截至2014年底,河南全省共有职业院校962所,在校生210万人,基本实现了高中阶段职普比大体相当的目标,高职、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0%和96%以上。

  捋顺机制——

  职教不再边缘化

  投资8亿元,规划1156亩用地,建设面积达40万平方米的公共实训基地,是河南信阳市平桥区近年来发展当地职业教育建设的“大手笔”。

  走进位于实训基地的河南省信阳航空服务学校,航空售票教室、机票预订教室、机场售票处一应俱全,校园里一架专门用来培训航空人员的波音737-800型模拟飞机赫然停立在校园的现代化机场上。

  在名片上,河南省信阳航空服务学校校长刘品生把自己标榜为一名“校企合作者”。信阳呼叫产业园区CEO、河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就业培训中心主任、平桥区职教局副局长……名片背后的一组身份,囊括了职业教育最重要的3个主体:政府、学校、企业。

  “以职教局为纽带,以实训基地为载体,政府、企业、学校拧成了一股绳。”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区委书记王继军介绍说,“过去,平桥教育部门有100多人,负责职业教育的只有4人;人社部门也有100多人,负责就业工作的只有6人。口头上表现得对职业教育都很重视,但是在体制上却把职业教育边缘化了”。

  为了彻底解决管理体制“两张皮”的现象,2011年10月,信阳市成立了全国首家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整合教育、人社、民政近10个部门的培训、就业、金融服务等职能,设立编制36人,让职业培训散、乱、差的局面成为历史。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政、企、校、生四者共生,满足了各自不同需求才能生存。没有政府支持,职业教育做不大;没有市场机制,职业教育办不活。”刘品生说,最初设计校园时,学校就充分考虑到校企合作的理念。“校园中间是教学楼,周边都是车间,一个车间对接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对应一个专业”。

  有了实训基地提供教学条件,信阳航空服务学校创新的“三明治教学法”深受好评: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的同时,可以立刻运用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又可以马上带回课堂,由老师分析指导,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完全结合。以该校和携程网共建的信阳呼叫中心为例,学生入学即可签订就业协议,前两年在呼叫专业学习,第3年在呼叫中心实习,毕业就可以直接就业。

  “培训和就业是一个问题的两面。过去,学校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企业也不知道学校要培训什么样的人才。新局就是一个枢纽,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衔接,增加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王继军说。

  校企合作——

  必须找到盈利点

  在王继军看来,发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关键。但在实践中,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往往对企业吸引力不大。

  “企业不积极,主要是因为与学校合作找不到盈利点。”郑州亚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峰认为,仅靠学校提供教学场地,企业负责培训的低层次合作模式还不够。在培训过程中,人力成本、材料成本都加到企业身上。而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学校提供的场地反而成了桎梏。

  针对校企合作中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河南从探索实施多元体制办职教入手,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先后支持110余所职业院校开展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形式等多元化办学改革试点。

  这其中,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便是股份制办学成功的“尝鲜者”。从引厂入校,到校企共建,再到送教入厂;从单独办学,到合作办学,再到集团办学……学校经过摸索,逐渐形成了“三式一型”的办学模式,即“建工厂式学院、办产业式专业、开发技术式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院长张震回忆到,几年前一谈校企合作,学校的热脸老是贴了企业的冷屁股。如今,企业的态度却180度大转弯,不仅争着跟学校合作,还不断加大投入建设,与学校融合发展。

  “现在,学校不仅拥有无人机车间,而且还把宝马4S店开到了校园里,学生可以方便地到企业实训基地实习。尤其是面临转型发展的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需求更加迫切。”张震说。

  为何企业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关键在人才。

  记者来到郑州亚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合建的无人机车间,由于刚刚建成不久,车间里还弥漫着一股油漆味。在这里,企业派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工程师授课,让学生能够得到系统而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从事无人机领域工作的人比较少,为了获得人才,公司要花费时间、金钱来培养。而现在,在生产过程中就培养了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大大缩短了入职后的培养时间。企业也可以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为公司无人机的研发提供助力。”陈海峰说。

  “我们的职业教育之所以遇冷,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办出特色,质量和吸引力不够,如果质量上去了,宣传跟上了,职业教育自然会热起来。”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说。

  产业对接——

  提升职教吸引力

  实训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的生产车间,大一新生李帅奇正半弯着腰,用标尺测量着,眼神停在刻度上一动不动。按要求,测量零件尺寸的误差不得高于0.1厘米,但他能达到0.05的误差。

  “不能把职业学校的学生当差生看待,他们只是不太适应应试教育,其实很多人动手能力都很强。”在王继军眼中,职教生同样优秀。

  郑州轨道交通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2010年才创办的中职院校。仅5年,该校已拥有在校生15000余人。2015年,学校招生再创新高,达到8000余人,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就业畅,招生才旺。”该校校长于存涛分析说,学校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投资数千万元购进一整列地铁实车系统,建成了包括自动售票机、安检仪、入站闸机等设备在内的地铁、高铁仿真实训站台,涵盖了轨道交通业70%以上工种的初、中级岗位。

  职业学校学生的选择正在趋于理性。在郑州铁路局工作的职教生朱渠轩对记者说:“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我找到了自己成才的通道,机械工程师这份职业让我找到了归属感。”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年来,校企合作正成为职业院校增长内生动力的突破口。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河南省职业院校累计培养毕业生500多万人,开展职业培训2400多万人次,这些技能型人才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过去是铺摊子、打基础。现在是上台阶、上质量。未来,河南将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中职、高职,包括本科、硕士、博士教育,构建出一个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尹洪斌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