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外合作产业园区:打造经济开发区升级版

  • 发布时间:2016-01-11 07:3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予阳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年伊始,中马钦州产业园的建设如火如荼。在热带植物的掩映下,产业园初现一座新城的轮廓。这是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外政府间合作建设的第三个园区。“在基本实现3年打基础目标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将开始进入产城项目为主推进的新阶段。”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朴介绍说,“希望建成具有自由贸易功能的中国第四代开发园区,并在筑造面向东盟的国际产业合作新高地进程中发挥示范作用,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重要探索和‘一带一路’建设先行先试的重要实践。”

  中外合作不断升级

  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指出,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利用发达国家技术产业的后发优势,推动快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而经济特区、产业园区是技术引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能够降低技术进步的成本,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先导。此外,园区也是局部降低交易成本、改善营商环境的有效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各种类型的经济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数量逐渐增多,分布日益广泛,影响逐步扩大。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家之间进一步的经贸往来需要更高层次的承载平台。我国现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7家,边境经济合作区15个。近年来,开发区国际合作呈现新亮点。1994年,我国与新加坡政府开始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开创了政府间合作建设中外合作产业园的新形式。此后,各地相继建设了一批省级、市级中外合作产业园。

  专家指出,过去30多年,开发区从最初的单一工业化阶段,逐步走到“产城融合”的城市化阶段,再发展到具备社会、经济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化阶段,目前正逐步向更高形态和业态发展。作为从诞生开始就天然承载对外开放职能的经济开发区,“国际化”是开发区现阶段发展的必然需求。近年来,随着多国政府部门期望与中国深度合作,中外合作产业园成为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自然升级。

  探索开放创新经验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中要求“探索深化开放创新的有效模式”。《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指出,要“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政府推动、试点展开,这些新举措都呼唤更新模式、更契合国际规则的平台出现,并全面对接国际环境、实现投资贸易便利化,进一步成为落实自贸区或自贸协定的桥头堡。因此,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的出发点就是为进一步开放创新探索经验。

  搭建产能合作新平台

  新时期,中外合作产业园区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新平台,对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不少地方也把利用外资与园区规划、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推动中外合作产业园区建设,并使之成为利用外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2014年,《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明确提出,将进一步深化中德政府间关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合作交流机制,在沈阳共建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以此为标志,沈阳与德国之间的合作上升为由两国政府推动的国家战略。2015年,沈阳推动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不断升级的同时,还积极打造展示中法双方在环保领域合作的中法沈阳生态园,并酝酿建设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吸引日韩在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和再生资源利用、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企业进驻园区,共同建设中日韩循环经济园区。

  当前,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中外合作产业园区自身也在升级。2015年,国家确定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江苏省商务厅厅长马明龙告诉记者,园区将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我国经济开发区的升级版,建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城区。此外,对于苏州工业园区品牌输出,园区工委管委也有考虑。(经济日报记者 李予阳)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