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开渠引水正当时

  • 发布时间:2015-12-23 08:33:1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高飞

  “我原来住在山上,穷的很,前年我靠信用从农商行贷了五万元,开始在山下的村里养鸡,这几年收入不错,今年准备再贷二十万,扩大养鸡场规模。”广西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大板村村民农新星笑呵呵的说,“我们村里像我这样的还有二十多户,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据了解,像农新星这样通过信用贷款致富的农户,在田东还有很多。

  2011年底,田东县作为国家首批六个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之一,与北京市大兴区、河北玉田县、吉林省九台市、福建省沙县及湖南省沅陵县共同承担起农村金融改革的重任,目的是通过探索创新农村金融体制,着力破解当前农村存在的融资难、贷款贵、金融服务弱、信用环境不佳等问题。

  几年来,各个试验区积极探索改革路径与模式,极大满足了农民和农业发展多样化的信贷需求。这些做法哪些值得全面总结,哪些思路值得更大范围推广,农村金融改革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又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备受期待,总结和梳理试验区有益经验,对破解当前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的金融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用建设是解决农村金融困境的“金钥匙”

  如果问经历过农村金融改革的基层干部,农村金融存在什么问题,可能有许多答案。但是,如果问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是什么?答案却几乎一致:信用。的确,现代金融的关键问题是信用,农村金融也不例外,破解农村金融困境就是要首先解决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信用难题。

  “农民贷款难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信用,信用环境长期没有得到重视,这样金融部门即使想放贷也放不了,银行拿不到农户的基本信息,轻易放贷也容易产生不良贷款,贷款担保和抵押又比较难,因此也就形成了贷款难”。曾经经历了整个沙县农村金融改革历程的县委书记袁超洪说,要想破解农村贷款难,必须建设较为完备的信用体系,消除银行与农户之间的信息障碍。

  与沙县一样,广西田东县也一直强调信用建设。“现在全县80%以上的农户信息都在这个信用系统里面,包括了农户的方方面面80多项信息,而且这个系统也一直处于更新之中,不仅为银行贷款提供了依据,而且也为政府进行有效管理提供了方便。”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办公室主任李润权说。

  田东县平马镇四平村51岁的黄寿平,前年流转了村里30多亩土地种西红柿,两年下来挣了60多万,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建起了一座全村“地标建筑”——村口一座三层小楼。“这多亏了前年农商行20万的贷款,帮我流转了土地,才能有现在的收入。”黄寿平说。“贷款额度高是因为他是村里的3A级信用户,对这样的信用贷款户,我们银行很乐意支持,而且我们行对这样的信用户10万以下贷款是免担保和抵押的。”田东县农商行副行长黄金莎告诉记者。

  沙县高桥镇官庄村是沙县第一个实施农村金融改革的村集体,该村官庄组村民徐道平说:“原来贷款实在太难了,银行要担保,我们又找不到,致富没门路,现在只要是信用好,从银行贷十万块钱,两三天就能拿到手,原来想都不敢想。”与徐道红同一个村组的张万炎对此也深有感慨:“原来想过好日子,没有启动资金,干着急没办法,现在靠好信用就能贷到款,信用就是真金白银啊”。

  合作共担是金融风险的“防火墙”

  仅靠信用虽然能破解贷款难题,但是作为金融机构必须考虑金融风险,为了有效防范风险,必须加强风险防范的制度设计。与商业贷款中风险由银行与客户承担有所不同,试验区在风险共担中强化了合作,构建了政府、银行、保险与农户共同承担风险的机制。

  以沙县村级融资担保基金为例,据沙县副县长钟旗胜介绍,在风险控制方面,担保基金通过设立“农户信用等级、农户互保、利率约束、银保互动、风险保障金”五道风险防线,特别推出国寿小额贷款借款人定期寿险,提高借款农户抗风险能力,而且为农户提供三分之二的保费补助。通过五个步骤,就构建了农户、政府、银行与保险多方共同承担风险的机制,农户贷款风险极低,也降低了金融风险带给每个主体的压力。

  无独有偶,北京市大兴区在庞各庄镇和青云店镇,各选取一个村开展融资担保基金试点,建立信用互助合作社,共同承担贷款中出现的风险。

  与沙县和大兴区的做法不同,湖南沅陵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担保机构,县农发公司作为借款主体,政府控股的兰波担保公司作为融资担保平台,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组团担保。通过将多个担保机构的信用整合“抱团”成一个共同的担保体系,从而提升抗风险能力。

  “不仅是风险共担,政府实施的风险补偿机制也是金融改革一大特色。”田东县金融办副主任邓小武说。据了解,各个试验区对因推进金融项目而造成损失的金融机构,在核实情况后,政府都会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不仅如此,政府在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涉农贷款贴息、信贷投入奖励及建立农业担保体系等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金洪云指出:“在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中,财政和金融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财政支农政策通过金融杠杆实现效应放大,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需要;金融在农业领域只有得到财政支持,才能实现风险有效控制和成本合理弥补,才能转化为支持农业发展的现实资金力量。可以说,农村金融离不开财政支持,这是由我国农村的实际和农业的特点决定的。”

  农村金融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

  “村里建立金融服务站以后,贷款是太方便了,村干部、村民和信贷员在服务站一起核实信用情况,信用好的,不用担保和抵押,贷款很快就批了,无论是信贷员和农户,都省去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田东县平马镇四平村党支部书记黄海武说。据了解,各个试验区加快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机构网点也逐步延伸到农村,基本上实现了农户金融服务不出村,极大方便了农户办理贷款。

  除了加快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各个试验区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吉林省九台市将粮食直补款当作担保创新金融产品并不断推广,而大兴区实施的“租益贷”,以预期稳定租金收入作为还款来源,从而解决缺乏有效担保但有稳定租金收益主体的信贷难题,河北玉田则把稳步发展农村资金合作社作为解决农民资金需求问题的突破口。

  改革好不好,得看群众是哭还是笑。农村金融改革是否成功还得看基层干部群众怎么评价。“前几年我大学毕业后,准备回家创业,但是启动资金不足,幸亏咱们银行支持,而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贷款额度和还款日期,解决了许多大问题。”田东县思林镇真良村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青松说。

  “除了靠信用贷款以外,我们还根据资产评估机构的报告进行灵活处理,比如调整抵押率,尽可能帮助农户更好地使用贷款,银行也取得了不错的回报。”北部湾村镇银行副行长张保东说,“原来我们担心农户还不了钱,现在看来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即使有一些不良贷款,发生率也是极低,完全在我们的可控范围。”

  改革不仅激发了沉睡的农村金融市场,也带动解决了许多其他问题。“农村金融改革不仅给老百姓提供了发展生产的资金,意想不到的还有金融改革带来的溢出效应,不仅百姓信用意识不断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长足发展,基层干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原来在村里办件事情,村干部得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自从实施金融改革后,帮助百姓贷了款,群众逐渐认可村干部,村里事儿办起来容易很多。不仅如此,现在农村娶媳妇、嫁姑娘都得先问问是不是信用户,不是信用户的结婚就受影响。”袁超洪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