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地震台网与今日头条牵手 发挥技术正能量

  • 发布时间:2015-12-03 15:5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如何通过最新互联网技术降低地震灾害损失,甚至进行有效的地震预警,是地震台网公共服务职能的一大难题。如今,这一难题有望被解决。

  11月30日,在北京举办的“互联网+地震”论坛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移动资讯平台今日头条达成战略合作共识,地震台网将致力于缩短地震发生后紧急信息的产出时间,今日头条则将努力缩短将该信息推送至受地震影响区域用户手机上的时间。

  地震横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和电磁波30万千米/秒的传播速度相比要慢很多。在破坏性较大的横波到达设防区域之前,如果用户可以收到今日头条推送的紧急地震信息,那就能完成紧急避险,最大限度地降低灾难造成的损失。

  目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今日头条双方的技术专家正在朝这一方向努。

   “用技术回报社会,是我们很愿意做的事”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多震害的国家。数据显示,1949年至今,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所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4%,因此如何抵御地震灾害一直是社会关注焦点。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大数据为地震预警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今日头条首席算法架构师曹欢欢在现场讲解了今日头条是如何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进行技术合作的。

  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与上下运动的纵波相比,水平运动的横波才是造成损坏和伤亡的“元凶”。地震预警就是充分利用纵波与横波速度间的时间差,向周边民众及时发出提醒。

  早在今年3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就和今日头条完成了技术对接。地震台站一旦监测到地震纵波,就会立刻通过光缆将数据传送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通过实时处理和自动分析生成速报参数,再由今日头条的精准推送引擎在第一时间推送给受地震影响地区的民众。

  据介绍,从接到中国地震台网的速报到用户接收到今日头条的信息推送,今日头条目前可以在60秒左右完成整个过程,未来今日头条的目标是让这个过程的时间缩短到接近0秒。

  曹欢欢说,能把今日头条的精准推送技术运用到地震预警工作中去,他和同事们都很有成就感。“用技术回报社会,是我们很愿意做的事。”

  把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推送与地震预警相结合,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研究表明,地震发生时,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伤亡减少14%;如果预警时间为10秒,人员伤亡则可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达到60秒,人员伤亡则可减少95%。

  今日头条总编辑夏勇在致辞中表示,地震信息的推送如果在快速及时上做到极致,是可以为处在地震影响区域的公众赢得黄金的避险时间。“地震预警、防灾减灾,这就是在‘技术+权威透明的信息’之后带来的一种全新可能,这种模式可以复制到更多的领域里。”夏勇说。

  除了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在本次论坛上透露,他们还将启用“地震速报机器人”,极大丰富目前的地震速报内容。

  当谈起地震时,人们在关心什么

  论坛现场,今日头条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地震”的大数据。这些数据是今日头条基于3.3亿用户规模,通过挖掘用户的阅读行为,分析得出的。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地震”相关资讯在今日头条上的阅读量超过9亿,是用户最为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

  用户地区分布上,最关注地震相关资讯的省份是西藏,紧随其后的是云南、新疆和四川。关注地震的人对湖北、浙江、北京等省市更感兴趣。

  地震发生后,人们最关注的话题TOP10依次是捐款、余震、灾后重建、瘟疫、伤亡情况、通讯中断、建筑质量、房屋抗震、地震预警和医学救援。

  在日常防震减灾的问题上,最受关注的措施是地震监测,阅读量超过300万。其次是应急避难场所,阅读量约为105万。

  在地震辟谣方面,50岁以上的人群最关注该类信息,其次是41-50岁的中年人,然后是31-40岁的人群;台湾人民对地震辟谣的关心程度领跑全国。

  “两微一端”构成了公共信息发布的新媒体矩阵

  此次论坛上,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负责人“震长”也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提升地震紧急信息服务方面做出的努力。

  自2013年4月起,中国地震台网就实现了自动地震速报,通过手机APP、微博、微信、网站等对外同步发布。“但地震信息服务,仅靠地震台网自己的努力还不够,我们也希望更多有社会责任心的互联网平台加入进来。”震长说。

  今年1月初,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今日头条开通了其官方头条号“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借助今日头条的精准推送系统和超过3.3亿的用户覆盖优势,实现最新地震消息点对点的实时送达。

  其实在过去一年里,不止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资委等众多国家机构均已在今日头条上开通了各自机构的官方头条号。今日头条的头条号平台已经成为继微博、微信之后,政务机构发布公共信息的又一重要平台。

  据今日头条总编辑夏勇介绍,目前,今日头条的头条号平台上已汇聚了超过3000家政府机构。

  今年9月,人民网发布融合媒体传播榜单,把微博、微信及今日头条客户端作为融合传播指标体系,“两微一端”(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的公共信息发布新媒体矩阵已经逐步成型。

  在今日头条发布的部委政务头条号10月阅读TOP10排行榜中,“中国气象局”头条号位列第一,一篇《北京将迎连阴雨雪天气 最低气温降至-10℃以下》的讯息在2个小时内获得了13145次阅读;中国地震台网的官方头条号“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位列排行榜的第9位。

  夏勇表示,作为“两微一端”中的“一端”,一直以来,今日头条在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尽全力履行自身的企业社会责任。目前,今日头条正在积极推动与中国气象局、国家电网等机构更深层次的合作,希望能为公众提供更多的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信息。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