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北京调整结构抢占转型制高点

  • 发布时间:2015-11-22 21:29:53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张君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今年以来,北京市商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全面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推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民生商务,全市商务工作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商务发展新坐标

  聚焦一个主题围绕两条主线

  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商务发展也进入增长动力重构和发展方式转换的新阶段,面临增速有所放缓、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转型升级更加迫切等诸多挑战。面对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市商务工作紧紧围绕“聚焦一个主题,围绕两条主线”开展工作。

  聚焦“一个主题”,即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实施意见,按照疏解非首都功能要求,将各项商务工作全面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加强京津冀三地商务部门协作,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按照“严控增量,疏解存量,保障民生”的思路,积极、有序地推进商务领域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相关产业疏解和调整工作。如:今年前三季度,各区县已清退、拆除市场77个,营业面积51.5万平方米(其中20个市场,3.5万平方米属未取得市场营业执照的“伪市场”);完成市场升级改造43个。动物园市场、大红门市场、天意市场东区的疏解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围绕“两条主线”,即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今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北京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北京市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北京以此为契机,以开放试点统筹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开启了构建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新篇章。与此同时,坚持商务惠民,着力发展民生商务,出台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按照守住基本公共服务底线、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原则,加快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内贸流通改革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1~9月,北京全市实现总消费1.3万亿元,同比增长8.3%;对外贸易总额3142.9亿美元,基本符合预期目标;国际双向投资总额194.6亿美元,同比增长63.0%,各项指标进度符合或好于预期,为“十二五”圆满收官奠定了良好基础。

  民生商务新变化

  结构调整快品质全面提升

  消费市场结构调整加快。一是服务性消费不断提速。根据市统计局资料显示,在1~9月全市1.3万亿元消费总量中,服务性消费5987亿元,占比达到44.7%,增长10.8%,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额)增速4.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总消费提速的主要力量。二是网络零售领跑消费市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1270.9亿元,同比增长38.8%,占全市社零额比重为17.2%,拉动社零额增长5.1个百分点。表明便捷的网络零售模式,正深刻影响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三是改善型消费增长较快。如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高速增长,北京监测10家重点企业通讯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325.4%。黄金类商品销售已走出上半年的低迷期开始回暖,尽管受黄金价格大幅下跌影响明显,但监测的3家重点企业实现零售额降幅持续收窄,销量回升。

  全面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

  一是加强社区便民网点建设,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店(超市)、早餐、蔬菜零售、洗染、美容美发、家政服务、代收代缴和再生资源回收等8项基本便民服务在城市社区基本实现全覆盖。1~8月,全市共完成服务圈示范点166个,覆盖297个社区,惠及145.1万居民。二是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强化规范、标准的引领作用,系统梳理便利店(超市)、餐饮、便民菜店、洗染、美容美发、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等生活性服务业现行有效的160多个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指导行业协会进一步制定完善企业开业条件、经营管理规范、岗位服务规范,重点引导洗染、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行业管理和服务规范实施。加强市场监管,重点在完善促销监管、打击侵权假冒、安全生产监管等方面加大了执法力度。以开展2015年商业服务业服务技能大赛系列活动为依托,加强人才培养与岗位技能培训,促进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提升。三是促进流通方式现代化,便利市民生活。加快传统商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引导家政、洗染等生活性服务企业发展O2O业务模式,荣昌“e袋洗”等由线下发展到线上,京东到家等由线上发展到线下;王府井百货、金源新燕莎MALL、菜百等传统商业企业依托电子商务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发地等农批市场探索线上信息平台向B2B、B2C交易平台过渡。畅通老字号企业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渠道,16家企业组成的北京老字号网上专区在京东商城上线。鼓励连锁超市、便利店和“老字号”企业扩大直营连锁规模,新增加盟连锁备案企业64家。四是强化生活必需品保障体系建设,丰富市民“菜篮子”。在推进蔬菜零售网点建设的同时,着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涌现出中粮我买网、沱沱工社等国内知名的农产品电商企业,京东、亚马逊等上线农产品频道,主打果蔬、水产等特色农产品营销,各电商平台销售果蔬农产品同比增幅达50%。发挥区域协同优势,推进以“农超对接”、“农餐对接”为主的京冀两地产销对接,降低蔬菜终端销售价格。如:组织北京市商场超市、社区菜店、批发市场、餐饮和电商等30余家企业与张家口蔬菜合作组织、生产企业进行对接,开展“坝上蔬菜”进京销售。五是落实保障措施,积极推进基金设立工作。按照市政府批准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基金设立方案,积极推进基金设立工作,出台了管理办法,采取政府投入与吸收社会资本相结合方式,设立规模10亿元左右的发展基金,支持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市民生活。六是指导相关区县率先推进实施,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西城、东城、朝阳、丰台等区明确了本区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表、重点示范建设项目,率先启动了10个一站式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项目建设,并围绕商业模式创新,有序推进社区O2O项目实施。相关区县积极探索创新,凸显区域亮点。西城区正研究制定生活性服务业网点建设规范和规划,积极创建“生活性服务业示范区”;丰台区明确创建“现代生活服务业创新示范区”目标;东城区、朝阳区开展了“十三五”时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

  开放发展新举措

  政策引导服务推动

  今年以来,北京牢牢把握首都开放型经济特点,以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契机,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北京市开放发展进入新阶段。

  投资便利化取得新突破。一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务院批复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来,北京市已与商务部建立了部市合作机制,会同商务部印发了《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各项工作全面推进。10月27日,国务院发布文件,决定自即日起至2018年5月5日在北京市暂时调整有关行政审批和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包括取消外商投资飞机维修项目中方控股和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的限制,允许在北京市设立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内地居民出国游业务以及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旅游业务。至此,北京市试点的首批11条开放措施涉及的行政法规、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设定的行政审批和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已调整到位。政策利好充分激发了投资积极性,如外商投资飞机维修项目取消中方控股的限制后,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已开始接洽。二是推出投资便利化改革新措施。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北京市促进境外投资发展的实施方案,将境外投资由核准制变为备案制,并启动境外投资网上无纸化备案。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审批权限,在全市逐步实现“就近办理、跨区登记”的通办服务,自7月份以来已有600多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就近登记。三是服务企业力度不断加大。积极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开展经贸领域节能环保国际合作,建设国际合作生态创新园。组织开展高新技术、节能环保、商务服务、总部经济等领域招商推介活动。加强对“一带一路”国家重点项目企业的服务,推动央地企业“抱团”发展,促进北京市企业参与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目前,北京市已在沿线27个国家有境外直接投资,投资领域涉及能源资源开发、装备设备制造、房地产开发及农业合作项目等。

  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以及投资便利化服务措施不断推出,使北京市国际双向投资加快了迈向“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目标的步伐。1~9月,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123.7亿美元,同比增长57.3%;吸收合同外资271.7亿美元,同比增长2.1倍;累计境外直接投资70.9亿美元,同比增长73.7%。

  促进外贸发展的新措施密集出台。重点有:一是落实通关便利化。在全国率先实施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支持总部企业便捷通关。在平谷口岸(国家临时开放口岸和国家进口肉类检验检疫指定口岸)推行关检联合查验平台“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实现5个工作日内完成进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二是在全国率先实行出口退税企业分类管理。101家一类企业可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退税,出口退税额占全市的60%以上。三是搭建外贸服务平台。利用联合国贸易网点联盟资源和北京涉外资源优势,搭建对外经贸合作促进平台,举办央地企业对接会,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拓展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四是扩大出口信用险政策覆盖面。将统一投保短期出口信用险范围扩大到300万美元以下的小型出口企业,风险保障由3万美元提高到8万美元,赔付比率由60%提高到80%,享受政策企业从4000余家扩大到5700多家。

  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进出口数量稳定增长。据测算,1-9月北京地区货物进出口数量总体增长4.8%,但受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影响(价格总体下降27.1%),货物进出口呈现“量增价跌”特点,北京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同比出现下降。

  内外贸融合发展新模式成效显现。通过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立外贸实体营销渠道、落实离境退税政策等措施,方便了市民购买国外商品,扩大了境外旅客购物需求。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方面。建设了首都机场快件监管中心等监管场所,海关、国检等部门简化了跨境电商监管流程。政府全额投资建设的公共信息平台上线运行,截至10月26日,已通过该平台个人直购进口2.7万票、10万多个包裹、金额856万元,涉及156个进口国家和地区。探索了一些跨境电商新模式,包括:打造以境外保税备货直购进口、保税免税一体化运作和境内保税备货为特色的O2O直购体验店;对接境外品牌电商平台和主流营销渠道,为进出口企业和消费者搭建“平台中的平台”;建立以跨境电商平台、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为特色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发挥德国帕希姆国际机场保税园、意大利帕尔玛国际机场保税园、法国夏斗湖中法经贸园等海外经贸园区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建立展览展示交易中心、海外仓,加速了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建设。林德集团、日上免税行、“小笨鸟”、“欧商网”、“敦煌网”等企业发展加快。在推进离境退税政策落地方面。7月1日,北京市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目前已有离境退税商店143家。随着政策宣传力度的加大、退税商店数量增加,政策效应加快显现。仅9月份,就开具离境退税申请单172张、销售金额178.2万元;受理离境退税申请79张,金额69.6万元;申请退税金额7.8万元,实退6.4万元。

  转型升级新亮点

  瞄准“高精尖”抢占制高点

  流通方式现代化步伐加快。一是电子商务发展强劲。积极引导骨干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支持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1~9月,网上零售额对社零额增量的贡献率达到81%。社零额每增加100元,就有81元来自于网上零售贡献;市民每购买100元的商品,就有17.2元通过网上购物实现。二是电子发票试点工作领跑全国。自2013年6月27日中国内地首张电子发票在北京诞生以来,北京市电子发票试点范围已扩大至大型零售、电信和金融保险业。截至10月26日,20余家试点企业累计开具电子发票1.23亿张,节约发票用纸80余吨。据试点企业京东商城测算,应用电子发票已累计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5000万元。三是商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全面提速。一方面传统商业企业依托电子商务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另一方面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如:“百花蜂蜜”利用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升级,北京工美集团的“工艺品C2B定制服务”,京东商城的社区O2O项目“京东到家”,小米科技在当代商城开设首家小米之家商场体验店,菜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打造中国黄金珠宝的国民品牌,王府井百货打造全渠道销售服务体系,荣昌e袋洗“一站式洗衣服务”,北京城乡贸易中心打造O2O智能社区服务平台等。

  总部经济贡献突出。今年,围绕服务和政策两个方面,进一步促进总部经济健康发展。完善“两个机制”,即总部企业重大项目投资发现机制和总部企业跟进服务机制。搭建“一个平台”,即筹建北京总部企业协会。同时,深入调研了解总部企业政策诉求,对接落实配套服务,包括总部企业外籍人员居留许可、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签署、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财务公司设立等方面的配套服务与支持政策等。今年全市落户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总部企业75家,新认定跨国公司在京地区总部2家,累计达到155家。据市财政局统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北京市3937家总部企业贡献了四成。

  服务贸易优势明显,“双自主”企业出口持续增长。立足首都服务业发展优势,通过采取完善引导性扶持措施,建立健全服务贸易发展配套支持政策,大力支持技术贸易、文化贸易、服务外包等发展,目前北京市服务贸易已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1.1%,在全国占比近两成。1~9月,全市实现服务进出口总额73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2%。其中,服务进口额42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7%;服务出口额306多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5%。服务出口中的保险、金融、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文化和娱乐等服务贸易新兴领域出口累计达191.3亿美元,占服务出口总额的62.3%;金融服务、文化和娱乐服务、建设服务、旅行服务出口分别增长63.4%、43.7%、24.4%和19.3%。

  依托首都科技创新优势,采取对“双自主”出口企业投保短期信用险给予下调费率、优先满足承保限额、优先处理赔案等措施,培育和扩大“双自主”企业出口规模。1~9月,北京市“双自主”企业出口在货物贸易中占比达14.4%,比去年提高0.9个百分点,新增出口5000万美元以上的“双自主”企业5家,累计达到18家。

  利用外资结构更优,对外投资明显提速。

  1~9月,北京市引资项目达1057个,同比增长11.3%;吸收合同外资271.7亿美元,是2014年同期的2.1倍;实际到位外资123.7亿美元,在全国占比13%。从商务部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市实际吸引外资进入全国前五位,在名列前茅的几个省市中增幅以57.3%位居第一。今年利用外资突出呈现“结构优”的特点。一是金融、科技等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六大重点领域吸收外资大幅增长。1~9月服务业入资118.1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95.5%,其中六大开放重点领域新批项目821个,入资91.6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74.1%。二是餐饮、文体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成为引资亮点。餐饮业新设外资企业18家,合同外资增长2.2倍;文体娱乐业新设外资企业35家,合同外资增长33.3%。三是外商投资高端功能性机构继续增加。新增境外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和研发机构25家,累计达到787家。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0个,累计达到718个。四是股权投资、跨境人民币投资成为引进外资的重要方式。进行股权转让和并购的企业达539家,交易金额93.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倍。以跨境人民币方式投资的企业有36家,投资46.5亿元人民币,增长7.8%。

  1~9月,北京市企业累计境外直接投资额70.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占我国境外直接投资额的8.1%(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三位),也凸显了北京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北京市优势产业领域境外投资强度不断加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占全市境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3.0%、17.9%和12.5%。文化领域境外投资活跃,万达电影院线、博纳影业集团分别进入澳大利亚、美国市场,经营电影院线、电影投资等。大额单项投资显著增加。大额投资企业数量稳步增长,累计直接投资额过千万美元的企业共85家。投资方式更加多样。涌现出一些大型的国际并购项目,通过国际并购快速实现企业跨国经营,布局全球。如: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收购香港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收购美国西部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成为今年以来北京市投资规模最大的跨国并购项目。

  1~9月,北京市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7.0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9.8亿美元。新签合同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27个,总金额18.0亿美元,其中1亿美元以上项目4个。在对外承包工程领域,业务模式不断创新,企业加大了对公私合营(PPP)、建造转让(BT)、建造-运营-转让(BOT)模式的研究和推动,积极探索以小额投资入股获取项目建设权。如北京建工集团投资入股英国曼彻斯特空港城项目,获得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合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