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研究又获重要进展
- 发布时间:2015-11-19 05:32:50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自然出版集团旗下期刊《科学报告》近日在线发表了一项基于我国嫦娥二号飞越探测数据深度挖掘的科研成果,该研究揭示了图塔蒂斯小行星表面的碎石分布特征,对其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近地天体撞击地球时常发生,地球附近存在数百万颗几十米大小未被发现的近地天体,它们构成了地球与人类生存的长期隐患。图塔蒂斯是目前最大的一颗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近地天体,在2012年之前,每4年会接近一次地球。因此,组建地基与空基跟踪监测网开展近地天体预警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同时,嫦娥二号的飞越探测及未来小行星深空探测亦有助于了解其基本特性,便于将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消除威胁。
在嫦娥二号拓展任务前期,紫台研究团队精确确定图塔蒂斯轨道,定轨结果直接应用于拓展任务中,使得嫦娥二号实现与图塔蒂斯的千米级飞越探测。2012年12月13日,我国嫦娥二号探测器成功飞越了图塔蒂斯小行星,首次获得该小行星高分辨率光学图像。
随后几年,通过对此次探测任务获得数据的深度挖掘,研究人员在图塔蒂斯小行星表面共识别出200多个碎石,大小从10米到61米不等。研究表明,大部分大于20米的碎石不是小行星表面撞击过程形成的溅射物,而是图塔蒂斯小行星母体形成时的残留碎片。这为其碎石堆的结构成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此外,撞击坑的累积大小频率分布图显示,图塔蒂斯表面的撞击坑保留年龄约为16亿年。与日本隼鸟号探测的丝川小行星相比,同样作为近地小天体,图塔蒂斯和丝川小行星表面的碎石均相对均匀分布,而不是集中在撞击坑的周围。不同的是,图塔蒂斯表面的碎石分布斜率陡得多,可能与热疲劳过程有关。
此项研究成果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与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季江徽课题组等合作发布。该项成果为研究小行星的形成演化和撞击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