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真拉动消费?真掐架?真让利?——“双十一”三大疑问待解

  • 发布时间:2015-11-10 15:40:03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上海11月10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周蕊 叶健)电商集中促销的“双十一”即将到来。即将展开的“双十一”促销战究竟能否让利消费者、拉动消费?“口水战”究竟是为名还是为利?尚有三大疑问待解。

  网络购物潮真正拉动消费吗?

  每年“双十一”来临之际,实体商店都如临大敌。声势一年胜过一年的“双十一”,到底是“无中生有”创造了更多的消费,还是“乾坤大挪移”抢走了实体店的生意,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10月底开始,进店试穿网络活动款衣服鞋子、却没有当场购买意向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了。”在知名品牌店做导购的小霞说,自家店铺往年从11月开始就进入高试穿、低购买的“特殊时期”,自己和同事们忙得一塌糊涂却没有相应的回报,随着今年预售商品模式的扩大,“特殊时期”已经越来越长。

  实体店正在沦为“试衣间”?电商们真的能取代实体店吗?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与此同时,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4.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由此可见,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速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的三倍,电商已经成为拉动内需的领头羊。

  电商“口水战”为名还是为利?

  每年到“双十一”“六一八”等电商集中大促的时段,一场场口水战总是不可避免,今年也不例外。这不,双双赴美上市的阿里、京东,如今却在国内打起了口水仗,甚至闹到了投诉举报的地步。

  近日,京东宣布向国家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巴巴集团,称阿里胁迫商家对京东和阿里进行“二选一”,有垄断市场的嫌疑。阿里随后回应称,市场问题由市场解决,让消费者选择,但对于是否有“强迫商户在阿里和京东两个平台间‘二选一’”的行为,阿里方面未作出进一步回应。随后,海淀法院还受理了京东起诉天猫不正当竞争案,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5日明确表示,电商平台企业作为构建诚信守法的网络交易环境的第一责任人,要依法依规开展经营,充分、公平、有序竞争,不得限制电商经营者参与公平竞争。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律师董毅智认为,目前国内互联网行业最缺少的就是在法治框架下的正规的市场竞争,京东与阿里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体现了其国际化的趋势,体现其逐步遵循市场规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成就中国的互联网行业。

  但是也有业内专家认为,部分电商年年都在大促集中的时段与竞争对手高调“口水战”,看似互掐的行为更可能是商家吸引眼球的炒作手法。比如,数年前的电商“三国杀”等均有恶性炒话题的嫌疑。

  “价格战”是真让利还是抢噱头?

  “低价”是网民争相参与“双十一”抢购的一大诱因,各大商家也纷纷以“低价”为卖点和吸引眼球的噱头,甚至不惜大打价格战。然而过去几年的“双十一”期间,即使是大型的购物平台均有种种“惊爆价产品提前偷偷下线”“优惠产品先提价后降价”等负面新闻,今年这样的现象还有吗?

  记者在自称平台“双十一”补贴消费者4亿红包的电商平台D2C上看到,一款长期价格保持在850元、最低销售价格低至650元的爆款连衣裙,在“双十一”前竟被调涨到了909元。“我等这条裙子已经好几个月了,最初限时的价格只要650元,再用APP里长期有效的优惠券减100元等于买下来是550元,错过了限时我一直等到‘双十一’,结果价格反而调高了,这意味着就算是用200元的‘双十一’红包,还是比限时价格贵了159元,比起平时的价格也只有几十元优惠,还不得不忍受‘蜗牛物流’。”上海白领郁林说。

  今年“双十一”前,上海消保委特地约谈了多家电商企业,要求其遵守上海地方法规实行“一人一物一确认”,被约谈的国美在线和百联E城两家电商却做出了种种奇葩应对。其中,国美在线没有以显著方式告知消费者网售商品是否适用“7日无理由退货”,也未设置提示程序、采取措施或技术手段,供消费者确认。其参与约谈的代表称,向领导提了好几次整改建议都被领导驳回,理由是影响销售。

  上海市消保委秘书长陶爱莲说,近期国家工商总局针对网络购物出台了《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20多家电商平台也联合签名承诺“诚信守法经营,不售假、不刷单”。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电商企业在“双十一”组织促销活动时更要为消费者创造一个放心和谐的网络购物消费环境,同时,消保委还会督促两家企业进行整改,维护消费者权益。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