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经营“良心药” 家风代代传

  • 发布时间:2015-11-09 05:39:07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方联海家的故事口口相传、由来已久。方家在中山古镇上经营着一家草药铺——九龄堂药铺,也被人亲切地喊成“方家药铺”。方联海和他的祖辈历经12代、360多年坚守诚信家风,让这间铺子的故事被人津津乐道。

  回报乡里开“感恩药铺”

  方联海的祖上原本在重庆市开“万森堂”药房,后被土匪抢劫,流落到江津区中山镇。因为感念中山乡亲给方家提供食宿,方家安顿下来之后,当街摆药摊,经常给穷苦人免费送药。

  据方联海介绍,“九龄堂”对中药品质要求极高。以三七为例,“九龄堂”所用,至少都是40头以上(每斤40个,称为40头),甚至曾购进过特特级20头。三七的分级,非专业人士是不知晓的,但方联海说:“群众不知晓,良心知晓。要对得起病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确保药材质量,“方家药铺”专门在药店后面辟出一大片空地,用青石铺成曝晒药物的场地。只要天气好,大家就将一袋袋药材,用一篓一篓木竹编成的浅篮,井然有序地排排铺起,让它们尽情享受日光洗礼。

  有人说方家人傻,草药吸了水汽,才能增加重量,多赚钱,但方家却一直坚持晾晒。遇到梅雨季节,方家人还买回生石灰,吸去水汽,保持草药的干燥。每次晾晒草药,方家人都要一起背诵:“五加皮可祛风除湿,一枝香可以平肝火,马齿苋清热利尿……”每个人对这些都要烂熟于心,以免拿错药。方联海说,祖辈叮嘱只卖“良心药”。

  从不准备账本

  6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外地人在中山街头突然昏倒。方家人闻讯,立即赶到现场。经过检查,方家决定用家里一根极为珍贵的东北人参来救这位陌生人的命。当年方联海才15岁,他飞奔回家,取出人参,切片、磨粉、兑水,给病人灌进口中。一小时后,那人醒过来,给众人磕了一个头,起身就走。方联海和爷爷方九龄追上陌生人,不是收药费,而是送上了两个馒头。从那时起,家里以真诚之心行善义之事的“好家风”就深深印在了方联海心底。

  方联海从来不准备账本,有人赊欠也从不记账,还经常把草药白送人。有多少人赊欠?送药送给了多少人?方联海说:“确实记不清楚。”

  街坊邻居们说,“方家药铺”还不时上门免费诊疗。现年90多岁的陈祖琴能够高寿,原因之一就是10多年来,方联海长期免费上门诊疗并免费赠药,从未收过一分钱。

  诚信家风代代传

  在方家药铺的大堂上有一块牌匾,上书“人参”。其中的“人”字上加三撇,这又成了一个变体的“心”字。这块特殊的牌匾也有特殊的故事:60多年前,方联海和爷爷用珍贵的人参救了那位陌生人后一个月,那人再次出现在中山镇,在方家药摊前放下两支上好的人参、几百块钱和一封信。原来,被救的人是重庆来的大客商,专程感恩来了。方家人坚辞不受,可哪里追得上那人的快马。

  没办法,方家人把两支人参收藏起来,按照信上的叮嘱,用送来的钱和自家积蓄扩大店面,开起一家新药铺,让乡邻抓药更方便。新开的店,方家人没有沿用原来“万森堂”的字号,因为开药铺的钱和方九龄有关,药店取名“九龄堂”。建药铺时,方家人就特意制作了这块牌匾。

  方联海说,“从小长辈就教导我,要懂得感恩,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时刻提醒自己,“做事要对得起国家和社会,做人要对得起父老乡亲”。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