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金牌”工人是如何炼成的

  • 发布时间:2015-11-09 05:39:07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10月29日正午,阳光为工地带来了融融暖意。在津保高速白洋淀车站,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津保铁路四电系统集成项目部645班,正在为津保高速的即将开通进行着紧张调试。

  在工班六七个人中,巨晓林很不起眼,一直埋头苦干的他,顾不上和前去采访的记者说话。但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人,从农民工做到了“金牌”工人,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技能大师等称号,还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得到这么多荣誉的他,回到工作岗位还是那个好琢磨、勤学苦练、朴实憨厚的巨晓林。

  忘不了那根冰棍的“甜头”

  巨晓林创新的动力还要从一根冰棍说起。

  1987年,巨晓林被招录为中铁电气化局一处三段的农民合同工。由于条件不出众,他起初工作很吃力。

  “20多年前,接触网的工作大部分以重体力劳动为主。巨晓林个子矮,力气相对小,起初分班,很多工友不愿意和他一组。”和巨晓林同年到中铁电气化局工作、现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接触网六段工长王占利回忆说。

  但是巨晓林有着无比的细腻与韧劲,无论接触哪道工序,都会仔细把技术要点、施工心得记录在本子上,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跟着师傅不停追问。面对朋友和工友的不理解,他说出了心里话:农民工也要懂技术,技术好我们就不会被淘汰。

  就这样靠着勤学苦练,两年后,巨晓林从一个农村小伙儿变成了一名合格的接触网工人。有了工作积累,他的创新之路开始了。

  1989年夏天,北同蒲铁路施工接触网架线作业现场令工人们十分辛苦。这项工作每到一个悬挂点,都要有人肩扛电线在杆塔上爬上爬下。

  一个大雨突袭的下午,巨晓林披着雨衣留守在工地,望着杆塔上的悬挂点盘算着,用什么办法干活能省点力气。通过观察和测算,他用一根铁丝套挂住滑轮试了试,果然能省不少劲儿。工班弟兄们按照这个办法架线,效率一下提高了两倍。工长高兴地请弟兄们吃冰棍,特批巨晓林吃两根。直到20多年后的今天,巨晓林仍然难忘那两根冰棍的甘甜。

  从那时起,巨晓林迷上了工艺改进与创新,一项项创新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极大降低了工友们的劳动强度。巨晓林在他们工班、作业队逐渐成为“难不住”,有事大家都喜欢找他一起解决。1998年,在哈大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中,巨晓林发明了“下部固定绳临时悬吊法”,提高工效两倍以上,且安全可靠。经专家组论证后,当即在全线推广;2006年,迁曹铁路施工,巨晓林研究出了“正线任意取点平移法”,在还没铺好钢轨的情况下,就能确定接触网杆位置开始施工。2008年,他将自己改进的多项工艺工法编成了两本书,和工友们分享……

  巨晓林先后参加了北同蒲线、大秦线、鹰厦线、京郑线、哈大线、侯月线、渝怀线、迁曹线、京沪高铁、京福客专等十几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他研发和革新工艺工法98项,创造经济效益900多万元,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工人发明家。

  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

  2010年5月,巨晓林作为高技能人才,被选调到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参加施工技术攻关,其所在的一队三班被命名为“巨晓林班组”。公司为他配备了图书柜、电脑,购买了工具书,还聘他为“工人导师”。

  初到京沪高铁施工现场,巨晓林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充电,连走路、吃饭都拿着笔记本念念有词。参加工作20多年的巨晓林,身上最不缺的就是那股近乎痴迷的钻研劲头。很快,各种施工标准与技术规范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巨晓林知道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施工和普通铁路施工对工艺和标准的要求有很大区别,这种变革对于施工作业的要求变得异常精确和严格。每天忙碌在施工现场的巨晓林习惯性地琢磨起了工艺改进。接触网支柱运输时,炮车平衡不好掌握,容易导致支柱一端触地磨损镀锌层,巨晓林与团队就一起研制出“炮车运输支柱防磨镀锌法”。他还与团队一起研究确定了“支柱跨距测量法”,不仅保证了测量人员人身安全,还较大程度提高了测量精度。在京沪高铁施工现场,巨晓林带领技术攻关团队,发明改进了“支柱标高测量法”“悬式绝缘子巧绑扎法”等10项施工工艺工法,为安全优质建成京沪高铁作出了贡献。

  2013年9月,京沪高铁建设的征尘未洗,巨晓林和工友们就转战到合福高铁,结束后今年又转战到津保高铁,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过。

  “其实,我就是想在工作中让大家省时、省力、省材料,才有了这些工作的小窍门和方法,能够推广给大家我很高兴。”巨晓林憨厚地笑着说。

  如今,巨晓林编写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第三册高铁篇已经成书,书中涵盖了共计39项工艺改进,所有工艺都在合福客专施工现场采用了。

  爱家乡,更爱工地

  今年53岁的巨晓林,还记着刚工作时师傅林鸿是如何手把手教他的。

  “我女儿说过一句话,‘一个好人是遇到了很多好人才能培养成的。爸爸,你也要当一个好人’。”巨晓林操着浓浓的陕北口音说着。

  虽然身兼数职,一线工作任务繁重,但一有时间,巨晓林就会返回工地,忙着开办“晓林夜校”,为年轻人讲解他所掌握的施工技术诀窍和经验,被一批批后来走上技术、管理岗位的大学生称为“技术导师”。

  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接触网六段党总支书记朱凯介绍说,“巨晓林带出的近百名徒弟遍布在多个工程项目部,有6人成了工长、15人成了‘能工巧匠’、2人成了队长、5人走上了项目总工或项目经理领导岗位,这也成为他的骄傲”。

  今年“两会”,巨晓林作为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农民工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议案。

  “我感恩工作中遇到了好领导、好师傅、好同事,这里就如一个大家庭般充满温暖。如今我做出点成绩,也要为大家尽一份力。”巨晓林说。

  多才多艺的巨晓林,闲暇时总喜欢写写诗,把对家乡的思念写进小诗里,他曾经写过:“我在岐山,黄山下雨了;我在黄山,岐山下雨了。”他爱家乡,更爱工地,所以一直在岗位上坚守着。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