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库扩仓容粮企获补贴
- 发布时间:2015-11-03 08:31:21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董亮姜军本报记者陈兵
入秋以来,全国粮食主产区的玉米、小麦、水稻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粮市低迷,粮农、粮企、地方政府反应如何,有哪些应对措施?记者日前来到产粮大县江苏省泗洪县,进行了调查采访。
适应市场转观念,在增加效益上动脑筋
今年44岁的王斌是太平镇南谢村有名的种粮大户,种植水稻2300余亩、玉米1800多亩。谈起今年的粮价,王斌很伤脑筋。他以玉米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玉米均价每斤1.09元,今年小贩收购价只有0.75元,每斤降价3毛以上,按平均亩产1000斤计算,今年的玉米收益至少减少了50万元。
“粮价走低,明年是不是要减少种粮面积?”面对记者的提问,王斌说,粮食市场行情波动,不是个人所能左右的,只有依靠国家政策宏观调控。不过种植户也不能“坐以待毙”、因噎废食,必须自寻门路,把损失降到最低点。为此,他频繁与外地饲料厂联系,送货上门。如将玉米送到山东沂水,每斤可卖0.85元,送到江苏太仓,每斤则可卖0.91元。“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已经按合同给付了土地租金,不能因为粮食掉价就甩手不干,而是要适应市场、转变观念,在增加效益方面多动脑筋,千方百计把粮种好。”王斌说。
与王斌不同的是,孙园镇孙楼村农民许山招面对粮价下跌,则显得相对淡定。去年,许山招在江苏的洪泽湖农场承包了500亩土地,种植常规稻麦,夏季小麦售价每斤在1.1~1.2元,水稻1.4~1.5元,净赚了20多万元。今年小麦受赤霉病影响较大,加之价格突降,最高售价每斤1元。水稻即将收获,按目前市场行情,鲜稻收购价每斤1.3元左右,如果产量与去年持平,他今年可赚10万元左右。“虽说赚得少了些,可毕竟还是赚了,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许山招说。
改进加工技术,提高制成品附加值
有人认为,粮价下跌,对粮食加工企业只有利好,可以借机囤货,降低生产成本。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事实并非如此。
归仁镇金仁龙面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家富坦言:“虽说目前面粉的出厂价格与往年保持平衡,能卖到1.56元/斤,但利润大小与加工量成正比,企业原料库存有限。受小麦价格下跌影响,农民惜售,企业开工时间大大缩短,以往一天能生产16个小时,现在只能生产10小时,有时只有8小时。加之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费用几乎没有减少,我们真的是开工亏,不开工也亏。”
谈及如何应对企业眼前生产的尴尬境地,孙家富思路清晰。“紧跟市场,及时掌握小麦价格行情,多途径满足企业加工需要;投资60余万元,更新机器设备,改进加工技术,提高面粉的质量和附加值;加强与老客户沟通,适当减少供货量,尽量减轻粮价下跌给企业带来的信誉影响。”孙家富说。
多举措应对,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三大主粮价格全线下挫,这在往年并不多见。泗洪县商务局副局长赵军分析说,一方面我国多年启动托市粮收购,国内粮价远高于国际粮价,出现了价格倒挂现象,粮食进口数量持续增加,挤占了国内市场销售份额;另一方面,粮食终端需求持续疲软,政策性粮食高库存量都对新粮价格造成抑制。
为减少此次粮价下跌的不良影响,泗洪县已拿出了相关解决方案。赵军表示,全县正加快腾出更多仓容,扩大托市库容总量;制定出台粮食加工补贴政策,促进全县粮食生产、储存、加工实现良性循环;加大对农民粮食存储的技术指导,引导农户科学存粮,对辖区内有粮食存储技术需求的农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待市场行情转好后再进行销售。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