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庄里看“第六产业”
- 发布时间:2015-11-03 08:31:09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吴佩
金秋十月,在古老的黄庄大洼深处,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欢喜庄村清水思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永军,显得格外忙碌。除了忙着机械收割7000亩丰收的水稻,他还要安排后期稻谷的精深加工、市场销售,以及合作社社员的分红。
这可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在欢喜庄村,这里不仅种植有7000亩生态稻田,还加工经营自己品牌的大米,现在,还开发出了农业休闲旅游。“立体种养,生态调养,一水多用,一地多收,如果你要看农业的一二三产融合,要看第六产业什么样,来我们这个合作社,都全乎了。”见到记者,李永军兴奋地说。
创新立体种养模式稻蟹共养连年丰收
地势低洼的八门城镇欢喜庄村,一直是天津的水稻主产区,这里的农民世代以种植水稻为生。由于缺乏科学的种养知识,一段时间水稻的产量和效益都不高。“怎么才能让我们当地的农民富起来,一直很费脑筋。”回忆当年的情景,八门城镇副镇长王明阳如此感慨。
2009年,在外打工的李永军回到了欢喜庄,决定带头进行示范。他和8位村民一起将各自家中的土地集中在一起,成立了清水思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体种植水稻,并尝试发展稻蟹、稻鱼、稻蚯等共养的立体农业模式。
没曾想,全新的种养模式在一年后就显现了效益。700亩试验田,平均亩效益达到了2000多元,这可比过去单纯种水稻翻了两番。而立体种养的模式,也让欢喜庄的水稻生态而安全。李永军向记者解释:“在稻田里养虾养蟹,一方面稻田里产生的微生物以及各种昆虫成了虾蟹的天然食物。另一方面,虾蟹的排泄物也给水稻提供了生物肥料,更让水稻实现了无公害种植,少喷农药少施肥,提高了品质和附加值。”
第二年,欢喜庄村的农民们纷纷要求加入李永军的合作社,要求到合作社打工。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流转了全村80户村民的7000多亩水稻,其中的5000亩采用立体种养的模式,生产有机大米。由于采取统一的精细化管理和全程机械化,今年的水稻亩产达到了1500斤,平均可产大米1000斤,每亩水稻纯利润达800元,水产品效益约200元。
“原来我们农民自己种水稻,因为不是无公害的,卖稻谷价格不高。而我们合作社因为是规模化的种植和规范化的种植,按照绿色标准去生产,少打农药或者不打农药,不仅水稻的产量每年增加,而且品质也更好,既节本又增效。”合作社社员焕刚感慨地说。如今,合作社的大米已经获得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
成立自己的加工厂合作社大米卖到京沪高铁上
李永军知道,要让社员真正在水稻上致富,单靠改变种养模式可不够,必须要提升水稻的附加值,也就是要做精深加工。
“原来农民的稻谷都是卖给其他加工厂,价格都由别人说了算,即便是好稻谷,可能也卖不到好价钱。而如果有了自己的加工厂,有自己的包装,打出咱们自己的品牌,肯定就不一样了。”李永军说干就干,他成立了大米加工厂,引进了两条生产线,实现了稻米精加工、产销一条龙。
如果你乘坐从北京和天津始发的高铁,高铁盒饭大米几乎都来自于欢喜庄村。“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专供铁路配餐了,我们的欢喜牌大米每天要为高铁提供近4000斤,属于独家经营。”李永军自豪地对记者说,“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大米绿色生态,品质好;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品牌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从欢喜庄村走出的“八门城”、“津宝欢喜”牌大米,多数销往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走进了高铁、高校、机关食堂以及超市。生态大米最贵的一斤卖到20元,一般价格保持在13元左右,而普通的大米,每斤也能卖到5元。
然而,在李永军看来,这些对于稻米的市场开拓并不够。从2013年起,合作社就专门开辟出一个700亩的试验示范田,种养一些当地没种过、没人养过的新品种,在保证稻米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创新品种。今年,合作社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500亩低蛋白功能性大米已喜获丰收。按照计划,这些稻米将以每斤15元的价格销售给中国科学院食药研究所,经过他们的试验提炼加工后,再进行销售。李永军说:“在种植上,泰国香米、月光米,还有黑稻米,咱们肯定要试验,将来一旦成型的话,要大力地推广。品质好了,按照有机食品去运作,就不愁市场。”
试水休闲农业三产融合打开更多致富路
如今的清水思源专业合作社,已经别有一番景象。路网与水网相依相伴,划分成一个个方块,酷似古代农耕文明时期的井田;一幢幢小木屋散落于万顷稻海之上,点染出一幅田园画卷。稻田金黄,亭台回廊,风光宜人。如此生态佳境,自然又衍生出生态旅游。
从去年开始,合作社以水稻种植为特色,参与建设的八门城镇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正式开门纳客。春天垂钓,夏天赏荷,秋天采摘,冬天踏雪,亭上观景喝茶,地里采摘游乐,休闲农业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市场。
“现在这个季节,我们的鱼虾蟹都肥了,果子也熟了,每周示范园里都有从北京和天津等地过来的客人,生意非常好,而且这里还可以托养畜禽。”王明阳告诉记者,随着欢喜庄村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建立,农民又有了新营生,许多人改造了旧房子,开起了农家院。
从7000亩生态水稻种植开始,到“八门城”、“津宝欢喜”牌大米的畅销,再到特色旅游业蓬勃兴起,以一产农业为引领、二产农产品深加工为提升、三产服务业和旅游业为促动的完整产业链结构体系,就这样在清水思源合作社逐一实现,原来的“一水两用,一地多收”,如今也已演化为“一水多用,一地多收”,每亩土地净收益也从原来的不足400元,增加到2000多元,而欢喜庄村的村民们更是在李永军的带领下走上致富新路。
采访中,李永军算了一笔账,按每户4口人、每人平均5亩地、每亩地销售稻谷能赚300元计算,一户家庭每年种植水稻的收益为6000元。加入合作社后,该户可获得土地流转金2万元,加上年终分红,每户的收益比以前翻了几番。除此之外,农民还能在示范园里打工得到薪金,自己开农家乐赚钱,实现多元增收。
70多岁的村民杜少英大娘是合作社的受益者,去年年底,她就领到了分红和土地流转金共计2.4万元。她说:“我和老伴上了年纪,将9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我们不用干活操心就能拿到分红。真好!”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