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学者展望“十三五”:经济增长应更有“含金量”

  • 发布时间:2015-10-26 15:49: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在大会召开前,专家学者对于“十三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做出展望:多将此间经济增长预期设定在6.2%至7.5%之间;关键领域改革将会显著提高潜在增长率;在民生方面,应着力打造中国社会保障“升级版”,并重点啃下扶贫工作的“硬骨头”。

  看经济增长预期:新常态下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记者注意到,从此前各方透露的信息看,国内主流学者多将“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预期设定在6.2%至7.5%之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只要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创新,积极作为,我国经济就能实现7%左右中高速增长,并稳步迈向中高端水平,为实现“两个百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之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速在7%左右。“左右”的意思是在6.6%—7.4%之间。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不同时期合理区间的上下限也应该有所变化。“十二五”期间,增速保持7%—8%是合理的;“十三五”期间,6.5%—7.5%更合理一点。如果国际因素变化比较大,完全可以把上下限再平移0.5个百分点。

  但也有学者态度较为谨慎。“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指出,从未来的潜在经济增速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潜在增速大概率会回落到6.5%附近。

  “‘十三五’规划即便设立经济增长目标,更大程度上也主要是一个参考性的指标。”巴曙松表示,在当前的这个转型和走向新常态的阶段,经济增长的质量更为重要。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的方式应当更多依靠内需驱动,依靠创新驱动,而不能继续过于依赖投资驱动。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也认为,新常态下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十三五”规划可能更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改革激励机制,同时要把顶层设计和地方差异性相结合,在改革中才能形成各种制度创新,最终完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表示,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从改革开放伊始到2010年期间的10%左右,下降为“十二五”时期的平均7.6%,预计“十三五”时期平均为6.2%。在一定程度上超过6.2%静态潜在增长率的经济增长速度既是可行的,也是可能达到的。

  他同时指出,在“十三五”时期只要实现6.5%,即可达到81.77万亿元,实现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看来,“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应遵循经济波动规律,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上下限之间正常波动。

  他解释说,这一政策含义是:以合理区间的中线为基准,该回升时就回升,但要把握好回升的幅度;该下降时就下降,但要把握好下降的幅度。

  看全面深化改革落实:需要韧性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认为,两年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部署全面深化改革路径图,“十三五”时期仍首先要解决全面落实深化改革蓝图,落实改革是规划的重要问题。

  蔡昉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方面,仍然有挖掘生产要素供给等传统增长源泉的潜力,另一方面,增长动力终究要实现向创新或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转换。他认为,在若干领域进一步推动改革,将立竿见影并显著地提高潜在增长率:

  首先,户籍制度改革既有利于提高非农产业的劳动参与率,增加劳动力供给及其稳定性,也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保持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的提高。

  其次,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发育,改善人力资本积累及其激励机制,满足产业升级优化对技能和创造力的需求。

  第三,深化投融资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更有效率地配置资金,可以延缓投资回报率的下降。

  最后,简政放权等一系列促进发挥市场作用的改革,将创造一个能者进、庸者退的竞争环境,从而大幅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据蔡昉估算,在上述关键领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可以使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静态预测的基础上提高1.0—1.5个百分点。当然,他也指出,改革红利的测算是高度理论化和理想化的,只能作为一种方向性的预期来看待,而不必拘泥于具体的数字。

  在潘建成看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政府主要在做顶层设计方案,还有很多点子会在“十三五”期间会一一落实。其中,财政、税收、土地和金融体制改革会逐步深化推进。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越来越高。改革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注定每改一步都很困难,改革还需要韧性。”薛澜表示。

  看民生改善:扶贫工作将“啃硬骨头”

  近日,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举行的养老服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指出,应尽快通过科学的设计与全面深化改革来促使社会保障制度走向成熟、定型,这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在“十三五”阶段必须完成的核心使命。

  专家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应着力打造中国社会保障“升级版”,从宏观视角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着力建立全覆盖、均等化、可持续、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

  胡鞍钢等人建议,“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目标制定为,到2020年力争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5%以上;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50%;城镇工伤保险覆盖2.9亿人;城镇生育保险覆盖超过2亿人,探索建立农村生育保险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低于保障标准人群全覆盖;公共财政中社会保障与就业类支出达到公共财政总支出的12%,相当于占GDP比重达到3.2%。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使命。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日前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目前,我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的最大“短板”和薄弱环节,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

  辜胜阻认为,扶贫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实现专项资金的倍增机制,构建专项扶贫、惠农政策扶贫、行业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模式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的新格局。

  他还提出要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形成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本地区环境资源特征的特色产业,实现贫困人口增收与自主脱贫。要加快推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完善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运行管理,提升贫困村互助资金的使用效率。(贾玥)

  (综合《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新华网、中新网等媒体报道)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