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汤森路透举办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并发布《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白皮书

  • 发布时间:2015-10-23 13:4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佘惠敏  责任编辑:罗伯特

  汤森路透举办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并发布《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白皮书——

  中企走出去,“买买买”还需“看看看”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3日讯 (记者 佘惠敏) 说起近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热潮,不少人用“买买买”三字来形容中企海外并购的财大气粗。其实,走出去的手段,并不只是“买买买”。而“买买买”的背后,也有诸多需要规避的风险和陷阱,需要“看看看”——要看大趋势,要看当地法规,也要看已有的经验教训。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中,将遇到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才能规避风险?

  10月22日,汤森路透举办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并发布《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白皮书,试图解答这些大家关注的问题。

  资本输出时代已至

  “中国正在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说起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趋势,汤森路透中国区副总裁、特许金融分析师陆旻马上举出了一组数据:从2012年开始,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仅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ODI)累计已达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7.6%,已与同期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FDI)的1196亿美元基本相当。“但如果加上通过第三方的投资,中国对外投资的总量就达到了1400亿,实际超过了FDI 200亿。所以中国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白皮书数据显示,并购正成为中国企业跨境投资的重要力量,而民企在其中的地位正日益增强。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投资规模,从2005年的94亿美元,到2014年的554亿美元,10年翻了6倍;企业并购的跨境国家和地区数量,从2005年的22个到2014年的62个,10年翻了3倍。2005年,9成以上走出去企业都是国企,而到2014年,民企已超过国企,占走出去企业的7成。

  陆旻表示,开拓市场扩大发展空间、提高企业的国际声誉及全球化布局、获取海外资源、获得领先科技、寻求海外较高收益项目,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五大驱动力。

  “过去35年,中国的开放重点是对西方发达国家,未来的新35年,中国开放重点是进入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转折点上,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开始进入亚非拉,将在新兴市场上完成脱胎换骨的转型。

  白皮书也分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风险,包括政府审查及行业准入、劳工和工会、融资和外汇风险、专利和商标的合规、税务合规及管理整合等各方面的风险。仅以中国企业在美涉诉案件为例,去年已达近2000件,是15年前的四倍。

  “中国企业最大的风险,就是缺少走出去的经验。”张燕生表示,对中国企业来讲,积累经验最好的途径,一是边干边学,一是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

  税务挑战千头万绪

  面对复杂多变的海外投资环境,很多中国企业缺乏应对经验。据汤森路透统计,仅2014年一年,北美地区间接税规定就有5000处变化,而在拉美,间接税变化高达17000处。各种法律法规的变化给企业的财务和税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能事先了解当地的税法税种,可能导致原本预计可以获得较好利润的商业项目最终无利可图。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合伙人谭礼耀对此深有感触:“去年税收税率税务政策变化最大的就是拉美地区。如果你五年前去巴西办企业,每年要做100多个税务表,现在好一点,还要做77个税务表。”

  谭礼耀表示,作为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在帮助企业把握当地税法方面有很多成熟的经验。“我们必须理解每个商业交易会涉及到哪些税务环节,有没有可能优化?”他认为应对税务挑战,建立人才库和信息库是关键,企业想走出去,这两项可以内部建立,也可以外包。

  白皮书建议,除了尽快熟悉境外税务环境和法规,走出去企业也应首先了解中国国内税法在走出去领域的政策法规,避免双重征税。据汤森路透统计,截至2015年5月29日,中国已与10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的税收协定和安排。在一带一路的65个相关国家中,已有53个与中国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到的第一关,也是最大风险,就是当地的法律法规。得先判断什么东西不能做,然后才能看什么能赚钱。”汤森路透中国区总裁刘煜说,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需要进行合规和背景调查。而近6年,全球重要的监管公告更新数量不断增加,由2008年的一年8千多条,到2014年大幅增至超过4万条,平均每天都有110多条监管公告更新。企业必须及时跟进这些信息,才能规避法律风险。

  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境外投资业务负责人华晓军从中介机构角度,看到很多企业走出去的问题:“很多企业走出去的信息准备工作,是上网找免费资料,这些材料并不量体裁衣,不一定符合企业的要求;也没有及时更新,信息可能过时。”他表示,中国企业做海外投资其实有很多前人经验可资借鉴,比如“中国的企业家可以先静下心来学习二三十年前外企如何进入中国,如何化解风险”。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总监张程则另辟蹊径,谈到如何通过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用新规则取代旧规则。

  “汽车这种传统产品走出去碰到很多问题,别人已经发展一百多年了。但在新能源这块,加上互联网,我们还会有很多机会。”张程表示,上汽走出去的新策略,是将更多资源投入汽车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创新研发,在新的领域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将知识产权和企业竞争力更好地结合起来。

  事实上,知识产权也确实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关注的重点。据汤森路透统计,专利诉讼已经成为海外竞争对手阻击中国进入当地市场的重要手段。如美国337调查,2009年到2014年6月一共有254件调查,涉及中国企业的就有72件,占比将近30%。在已经判决的相关案例当中,中国企业败诉率高达60%,世界平均只有26%。中国企业要成为全球商业的参与者,就必须研究制定知识产权全球化的战略,积极构建国际化的专利组合,从而在全球市场上,保护我们的研发成果,降低现有的专利风险。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