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西风随想

  • 发布时间:2015-09-18 17:32:15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抒情诗人珀西·比希·雪莱诗歌名篇《西风颂》中最为著名的句子,抒发了诗人于生活的困顿逆境之中对春天、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憧憬。

  雪莱,1792年生于英国古老的贵族家庭。自幼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里,先后在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的伊顿中学和牛津大学读书。雪莱在英国贵族子弟学校读书期间,与其他贵族子弟不同,他对苦难的人们富有强烈的同情心,而对壁垒森严的宗教统治深恶痛绝,青年时代就具有鲜明的叛逆精神。1811年,在牛津大学就读不到半年,青年雪莱就对当时由教会的蒙昧主义所控制的大中学教育深感不满,而撰写了《无神论的必要》这部与贵族阶级统治思想背道而驰的小册子,为传统教会和校方所不容,被牛津大学当局开除。失学后的雪莱,不仅没有得到来自名望贵族父亲的同情,反而还与其断绝了家庭关系,中断了对他经济上的支持。尽管如此,雪莱在追求自己的理想道路上并没有停止脚步。1812年,他到爱尔兰去支持人民斗争,发表演说,散发《告爱尔兰人民》小册子,鼓动当地的民族革命。但是,爱尔兰的民族革命最终湮灭于英国的黑暗统治之下。雪莱转而以诗歌为武器,通过诗歌形式,来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猛烈抨击私有制和黑暗统治者的暴政。1813年雪莱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诗《麦布女王》。他在长诗中批判了专横的封建统治,宣扬了他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为此,遭到统治阶级迫害。之后几年,雪莱受到了无情的政治打压,最后被迫于1818年离开自己的祖国,远走他乡。在19世纪初动荡的欧洲,雪莱最后选择了意大利。定居意大利时期的雪莱,过着其一生中最为窘迫艰难的生活,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成就了雪莱诗歌创作的高峰。仅1819年,雪莱就先后创作了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诗体历史悲剧《钦契一家》《暴政的行列》《致英国人之歌》《1819年的英格兰》等一大批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同黑暗的统治者作斗争的政治抒情诗。同是在1819年,雪莱创作出了他一生中的经典名篇——《西风颂》。

  《西风颂》是诗人通过在意大利和欧洲所见人民悲痛而又无助的生存境况后,以革命者饱满的激情,向黑暗的统治者所发出的生命呐喊,呼吁民众站起来,要像西风扫落叶般扫荡反动者的统治。在这首充满激情和战斗的诗篇里,诗人一方面用诗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枯死的落叶”的现实描写,以示黑暗的政治势力对人民的压迫,进而借此抨击黑暗的宗教统治阶级;另一方面,诗人又以“有翼的种子”寄予着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和憧憬,怀想着火焰般的诗歌能像西风一样,吹去旧世界的痕迹,生长出富有新的生命活力和希望的新世界诞生。因而,诗人在最后一节里抒情:拿我当琴吧,就像那一片树林,哪怕我周身的叶儿也同样飘落!你以非凡和谐中的狂放的激情,让我和树林都奏出雄浑的秋乐,悲凉而又甜美。狂暴的精灵哟,但愿你我迅猛的灵魂能够契合!把我僵死的思想撒向整个宇宙,像枯叶被驱赶去催促新的生命!而且,依凭我这首诗中的符咒,把我的话语传给天下所有的人,就像从未熄的炉中拨放出火花!让那预言的号角通过我的嘴唇。向昏沉的大地吹奏!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之后,雪莱还写了大量优美的抒情诗,如《云》《致云雀》《致月亮》《悲歌》等。1822年7月8日,雪莱从利弗尔诺乘船返回勒瑞奇,途中突然遭遇风暴,船被吹翻,夺去了诗人仅30岁的年轻生命,经过了好几个漫长的日夜寻找,人们才在沙滩上发现了他的尸体。当地的法律规定,任何海上漂来物都必须付之一炬,于是雪莱的遗体就由他的好友诗人拜伦和特列劳尼负责火化。那一天,晴空万里,火焰升得很高,发出耀眼的金光,诗人雪莱就这样如神鸟般飞驰而去,然而,令人惊奇的是,雪莱的心脏在火化的过程中却完整无损,最后被特列劳尼从白炙的火堆中抢出。

  多少年来,《西风颂》这首闪烁着雪莱智慧和光芒的抒情长诗,带给我们的都是对美好希望的向往。人是为希望而生的,诗人雪莱如此。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反之,如果一个对生活没有信念、没有憧憬、没有追求,更不能执着坚守的人,就是春天来了,他又会怎样呢?

  二

  最近读了一些新写实小说,如葛水平的《喊山》和陈应松先生的一系列描写神农架山民生活的作品,都非常朴实、淳厚。

  过去我看湖北本地作家的作品比较多,尤其偏爱不长又不短的中篇小说,其中看得多的如方方﹑池莉﹑刘醒龙等人的作品。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写了不少反映湖北城乡贫民生活的好作品,如《风景》《太阳出世》《凤凰琴》《分享艰难》等,这些小说大都写得朴实感人,故事曲折生动,人物勾画得精彩纷呈,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读来有真切的感受,仿佛大家生活的影子反映其中。而现在这些过去以擅长写中篇小说,并以中篇小说获得诸多殊荣的小说家们,与许多作家一样基本上放弃了中篇小说写作,转而写长篇小说和其他文学类作品。虽然他们的许多作品都被改编成影视剧,并且拥有众多热心的观众,但于我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他们过去的一些中篇小说作品。我个人认为,这些作品于我有一种永远不离的亲近感。

  前不久,我又读了方方的中篇小说《万箭穿心》,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悲苦的命运,虽然让我感到心酸和伤痛,但我喜欢那种源自生活的真实伤痛,并希望小说家们在写大部头长篇作品之余,仍能花一些时间给忠爱他们中篇小说的读者,多写一些真实反映当下百姓的悲苦和伤痛的作品来。

  三

  长久以来,我非常喜欢俄罗斯文学和与其有关的东西。初看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不太习惯作品中长长的人物名字,但经过深入阅读后,不得不让人佩服俄罗斯文学之高贵和华丽。俄罗斯文学语言绵延悠长,阅读他们的作品,那些优美抒情的文字就如奔跑于俄罗斯大草原上的小马,是那么欢快;文字传导延伸的意境,是那么高贵和典雅。尤其是阅读俄罗斯那些厚重的历史丰碑似的文学巨著,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俄罗斯不仅为世界贡献了列夫·托尔斯泰和西蒙诺夫这样的世界一流小说家,而且还诞生过亚历山大·普希金﹑米哈伊尔·莱蒙托夫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诗人,他们灿烂的文学光芒至今照耀着世界文学的殿堂。

  与文友交谈时,我时常会不加掩饰自己对俄罗斯文学的热爱。我热爱俄罗斯文学,就如我向往俄罗斯的白金时代,向往普希金笔下的皇村绵延长久的金碧辉煌,向往莫斯科高大厚重的城墙和气势非凡的教堂,向往伏尔加河解冻后一往无前奔涌的河水,向往西伯利亚大森林伐木工低沉的歌吟……

  俄罗斯呵,我心中流淌的河,无时不在我的梦里回旋着生命之歌的旋律。

  (莫之军,诗人,出版诗集《为往事而歌》《风中短笛》,并有多首作品荣获过有关报刊优秀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供职湖北省财政厅。)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