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云卷云舒,“天意”也能测

  • 发布时间:2015-09-11 03:29:48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记者 祝梅

  通讯员 俞骆波 汪玲玲 王海东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千百年来,古人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变化,早已总结出一套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这些谚语准不准?十有八九。怎么更准?那就需要现代气象科技了。

  日前,省气象局与省统计局联合发布了《2014年度浙江省气象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如果以2012年全省开始部署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时水平为基准值100来计算,2014年全省气象现代化总指数已经提高了14个百分点,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已缩小为70公里。如果从大众的视角,气象部门究竟开发了哪些高大上的“黑科技”产品,让我们更好地看懂天上那朵“云”?不妨让我们来看一看。

  观天识云更精准

  假如要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2014年的气象现代化进程,当属合作和精细化。这一年,在浙江密布的气象观测网上,与各部门实现共享的气象观测站点已由2013年的1000多个上升至3281个。水利、电力、海洋等相关部门资料的共建共享,使得全省2014年的气象观测站网密度从每百平方公里7公里迅速提高到3.9公里,杭州、宁波等地中心城区和重点区域的密度更是达到3公里以内。

  节点越织越密,其实意味着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局部地区”定位越来越准确了。省气象局气象现代化办公室负责人王镇铭告诉记者,目前,我省自主研发的气象监测预报产品已经形成了一条无缝产品链:从气象要素实时监测,到短时临近天气预警、短中期天气预报、延伸期天气趋势预报……老百姓平常用得到的气象产品应有尽有。

  如何让这些产品更好地观天识云?就拿大家已有的经历来说:快下班了,雨什么时候下?会不会在回家的路上淋成落汤鸡?这时候,就要多查看天气新动态。比如,现在我省的0到3小时预报已经实现每10分钟更新一次,24小时预报每1小时更新一次。也就是说,昨晚你看到预报下雨,今早雨可能下到其他地方去了。天气瞬息万变,晚上查看的天气预报,一觉醒来早已发生变化。

  “除了更好地观天识云,我们现在更关注将天气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定时定量分析,以便进行风险预警。”萧山区气象局局长傅卫东说。比如,设定“一小时内有降雨且雨量超过30毫米”的条件,当共享数据符合条件时,系统便会自动向值班人员发送提示,通过气象部门研发的杭州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平台,工作人员在5分钟内就能将预警信息发布到区内各地的显示屏、手机短信平台等多个信息终端,对突发天气的主动防御能力大大提高。

  定制服务惠民生

  西湖四季的花卉何时迎来最佳观赏期?钱江潮何时最为壮阔?每年的龙井茶何时采摘?在杭州,这些有地方特色的民生气象服务产品都在为市民、游客提供参考。

  “定制”让气象科技的服务更为贴心。每年春夏季是我省雷雨天气频发的时节,在浙江省短时临近天气监测和预报产品显示平台里,蓝红两色分别代表了降雨雷达回波之前的移动路径和对未来降水走向的预报。傅卫东说,通过这个功能,他们可以监测到雷雨云团从绍兴自南而北推进、将在未来一小时内带来雷雨大风天气,及时提醒湘湖景区的游船靠岸停泊。

  各地也在开展针对本地特色的气象服务。比如,舟山气象局的专家就深入渔业养殖场和舟山国际水产城,调研螃蟹、南美白对虾、美国红鱼等养殖品种生长各个阶段的气象服务需求,定期制作《海洋养殖专题气象服务材料》,帮助渔民避灾增产。目前,全省已建成15个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面向约3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这类直通式气象服务。

  “现在,收音机用得越来越少了。”岱山县高亭镇浪激渚社区居民方贤平说,以前,他用收音机听得最多的就是天气预报,现在,每天7时、17时,社区里的大喇叭就会自动打开,向村民广播天气预报及气象预警信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阿拉身边的气象站”。

  气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正全面打通。现在,全省气象服务的手机用户已超过1500万,浙江天气网日均访问量达100万次。

  气象灾害预警提前

  观天识云的最大意义,在于它的“预知力”能够帮助我们趋利避害。相较2013年,全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准确率提高了18个百分点,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时效提前了22分钟。

  现在,全省气象、水利、建设、城管等部门监测站数据已实现实时共享,建立起城市积涝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气象局与国土局联合开发的地质灾害业务监控系统,可以开展6400余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风险预警,根据前期设定的自动预警短信,分级向特定的对象发送预警信息,及时疏散转移群众。

  然而,公众对气象灾害预警的应用水平和自主防灾意识的培育,关乎着灾害预警是否能真正起到实效。“在国际上,日本是防灾减灾做得比较好的国家,一旦发布红色预警信号,不需要政府部门出面部署,学校会自动停课,公众也清楚知道该如何避难。”省气象局应急减灾处处长朱菊忠说,可喜的是,在前段时间的防台工作中,我省部分地区的预警为先导制度已开始发挥效益,不少公众在灾害发生前就主动购买矿泉水、方便食品等应急物资,主动防灾意识有所提高。

  正如气象监测和预报要动员各部门的联合力量,信息真正的抵达,既取决于气象预警的主动接收程度和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的健全程度,更取决于规范的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目前,全省已有70%的市、县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机制,41个市县发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宁波更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气象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停课、停工、停市制度;杭州市也正在政府网上征求意见,拟出台针对极端天气的停课安排和误工处理的实施办法。

  “气象预警响应的防灾减灾救灾也需要将政府组织和公众自主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朱菊忠说,在收到预警信息时,公众能够采取主动的防御行动,在未来应当成为如同“下雨要打伞”一样习惯而自然的事。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