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互助解忧 旺季保障不愁
- 发布时间:2015-09-06 08:29:22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刘建峰 通讯员 龚玥
每年夏天,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都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自进入盛夏以来,呼伦贝尔机场的航班起降进入了飞速增长时期。而淡旺季客流的巨大反差也将一个管理难题摆在了呼伦贝尔机场公司管理者的面前。
困难激发创新动力
7月初,呼伦贝尔机场客流量开始猛增,达到每天12000人次以上。据呼伦贝尔机场公司市场部人员预测,7月~8月,呼伦贝尔机场将保障进出港旅客8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突破1.8万人次。而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里,机场的平均客流仅为3000人次。
呼伦贝尔机场既不能按照旺季保障需求招聘人员,又很难以不到300人的力量保障如此大的客流量进出港。对这个问题,呼伦贝尔机场公司总经理张军介绍,今年的旺季保障,人员压力小了很多。凭借人力资源的创新,机场今年的保障力量增加了近50%。
2015年,通过人力资源合作,有126人从全国各地,驰援海拉尔机场保障,值机、配载、安检、特车驾驶、问询、贵宾服务……几乎在每个一线保障岗位上,都有前来支援的身影。张军说:“虽然我们的旺季只有两个月。但这段时间客流量接近全年总量的一半。人员不足是我们这些年发展中面临的最大考验,人力资源交流合作让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个难题的钥匙。”
人力资源合作始于2013年。当年利用南北机场旺季不同的特点,呼伦贝尔机场与腾冲机场合作,互派10余名安检、地服人员支援旺季保障。7月、8月腾冲机场员工来到海拉尔机场,10月海拉尔机场员工到达腾冲。“合作让两座机场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减小了员工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为机场的运行安全加了一把劲儿。”张军说。
创新中的安全管理
呼伦贝尔机场公司党委书记胡春介绍,人力资源合作至今,确保多地区、多单位、多岗位人员配合下的运行安全,始终是机场公司管理者关注的头等大事。从原来腾冲机场的10多人,到现在超百人,安全管理要上一个台阶。2015年,除海口机场、重庆机场、贵州机场、腾冲机场、呼伦贝尔市公安局、民航院校等单位派出的“外援”外,内蒙古机场集团下属的9座机场和部门也有45名“内援”加入了海拉尔机场旺季保障中。
在提出人员需求时,机场公司确保到其他机场重点岗位帮助工作的人员,均取得了相应的岗位资质认证。在正式进入岗位工作前,机场公司组织前来支援的兄弟单位人员进行一周短期培训和岗位参观交流,使他们全面了解机场的保障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今年,呼伦贝尔机场公司专门出台了《呼伦贝尔机场公司短期工作人员安全管理办法》,分别制定了安全管理方案,进一步加强旺季的安全管理。
除此之外,机场公司各部门每周的运行协调会都安排前来支援的领队参加,确保工作信息得到有效沟通。
据呼伦贝尔机场航空安保部经理李晓勇介绍,为了缩短业务磨合期,前来支援的人员被尽量安排在一起工作。来自腾冲机场安检站的人员,就被安排单独负责一个安检通道。“我们在腾冲就在一起工作,相互之间有了默契。在这儿工作,只是工作地点换了而已,工作效率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水平并没有下降。”腾冲机场安检站站长余一飞说。
实践推动创新
呼伦贝尔机场的管理者认为,未来人力资源合作的前景还十分广阔。呼伦贝尔机场公司将在支援人员的岗前培训、在岗业务交流、工资待遇发放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促进人力资源合作更加规范。
据内蒙古机场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王琰介绍,海拉尔机场是内蒙古机场集团旗下最典型的旅游支线机场。在人员配置上,内蒙古机场集团已经给予了超编制的考虑,但这仍不能满足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在继续深化南北机场合作的基础上,内蒙古机场集团正在筹划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创新:建立内部的劳动力市场,通过内部各成员机场的人力资源统一调配,举全集团之力解决旺季用工需求特别大的机场的困难。
“机场企业的利润值普遍偏低,如何提高人员使用效率,一直是内蒙古机场集团管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建立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后,我们要在集团内部实现人员市场化流动,发挥人力资源更大的作用,提高经营品质,以适应民航企业发展新常态,确保运行安全,并提高经营效益。”内蒙古机场集团总经理邱蕴琦说。
作为支线机场,海拉尔机场的经验具有典型意义。全国支线机场许多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他们的经验不妨作为全国同类机场的有益参考。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