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夺取抗战胜利的指路明灯

  • 发布时间:2015-09-03 06:07:1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重读毛主席《论持久战》

  ——叶剑英

  百万倭奴压海陬,神州沉陆使人愁。

  内行内战资强虏,敌后敌前费运筹。

  唱罢凯歌来灞上,全中全力破石头。

  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

  《论持久战》的发表,使毛泽东同志赢得了全党同志发自内心的赞许、佩服,从而最终确立了在党内无可替代的领袖地位和崇高威望。

  ——吴玉章(老一辈革命家)

  有史以来,还没有人把军事问题、战争问题说得这样透彻过,《论持久战》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季米特洛夫(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

  读了这些书,对中国的前途渐渐有信心了。

  ——闻一多(著名爱国诗人)

  1938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关键时点,在许多人被“亡国论”和“速胜论”的疑云笼罩之时,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这一蕴含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科学论著,一扫时局之阴霾,以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朝日喷薄欲出的远见,成为指导中国人民夺取胜利的光辉指南。

  《论持久战》不仅是指导全国抗战胜利的纲领性文献,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重大意义。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这部光辉论著,有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伟大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

  立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论持久战》立论高远、系统翔实、通俗易懂、影响深远,发表后先后在延安、大后方、沦陷区、海外印行单行本和英译本,迅速引起党内外、国内外读者的高度关注,后历经历史验证,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总方针,指导着中国抗战特别是敌后抗战走向胜利,对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同志撰写《论持久战》有丰富的经验支撑。一是全国抗战以来的重要经验。全文有12处以抗战10个月以来的经验,来申明持久战。强调“抗战十个月的经验,尽够击破毫无根据的亡国论,也尽够说服急性朋友们的速胜论了”。毛泽东同志组织成立了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组织10余人不定期地进行学习讨论,相互启发。

  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指挥红军作战的丰富经验。文中说“过去土地革命战争时代的中国红军,以弱小的军力而常打胜仗……民族战争照规矩应比土地革命战争更能获得广大民众的援助”。艰苦斗争培养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素养,锻炼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能力。《论持久战》中对时局的分析,体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科学分析方法。

  撰写《论持久战》前,毛泽东同志阅读了大量军事著作和言论。比如黄埔军校的战略讲义、日本论内外线作战的书籍、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苏联的野战条令,以及《孙子兵法》和史书等等。

  体现出深厚的军事哲学和战争理论

  如层层剥笋一样,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依次解决了几个关键问题。

  为什么是持久战?这基于中日矛盾的4个基本特点及其发展变化。4个特点是: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发展变化的总态势,“双方的强弱优劣原来都不是绝对的,加以战争过程中我之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努力,更加变化了敌我原来强弱优劣的形势,因而敌我只限于一定阶段内的一定程度上的胜或败,造成了持久战的局面”。

  如何进行持久战?

  首先,毛泽东同志强调持久战3个阶段的发展规律,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给出了各阶段相应的指导方针。毛泽东同志指出:战略相持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它是转变的枢纽。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的预言是科学的,为抗日战争的进程所验证。

  其次,毛泽东同志深刻揭示持久战必须正确处理战争和政治的关系,强调贯彻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第三,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进行持久战的具体作战方针与指导原则。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抗战须正确地处理防御与进攻、内线与外线、持久与速决的辩证关系,战略上是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战役战斗上须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

  最后的胜利为什么属于中国?

  毛泽东同志指出时代特点和中日双方矛盾的4个基本特点的竞赛,决定了中国全国抗战的进程和结局。结局上,“亡国论”是盲目悲观;进程上,“速胜论”是盲目乐观。他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反映了辩证思维和实事求是精神

  毛泽东同志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的趋势。在1939年初撰写的《论持久战》英文版序言中,他写道,我的这本小书,是一九三八年五月间作的,因为它是论整个中日战争过程的东西,所以它的时间性是长的,至于书中论点是否正确,有过去全部抗战经验为之证实,今后经验也将为之证实。

  有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论持久战》对不少具体事件做了科学预见,得到了后来战争发展的验证,比如:

  中国全国抗战相持阶段,“广大的游击战争和人民抗日运动将疲惫这一大批日本军,一方面大量地消耗之,又一方面进一步地增长其思乡厌战直至反战的心理,从精神上瓦解这个军队”。

  “由于当前的抗战还存在着严重的弱点,所以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妥协的危机是存在的,但是能够克服。”

  ……

  毛泽东同志时刻洞察着抗战的发展变化,调整和完善着理论体系,以理论指导中国抗战特别是敌后抗战的伟大实践,从而领导中国敌后抗战走向胜利,为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陈研究部副部长刘中刚)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