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谣言背后的死亡焦虑
- 发布时间:2015-08-31 09:30:53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微信朋友圈中排名靠前的谣言主题包括健康养生、疾病,其中以“养生食品安全”等为主题的谣言占到一半以上。造谣传谣者背后,往往有着很强烈的商业利益驱使。
五成谣言与死亡焦虑相关
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发布的《微信谣言分析报告》,分析了自4月10日至6月5日举报数排名前100的谣言,共涉及600篇公众号文章。排名靠前的谣言主题是:健康养生、疾病、金钱、人身安全,其中以“养生食品安全”等死亡焦虑为主题的谣言占55%。
《报告》指出,以健康养生、疾病为主题的谣言在引起读者恐慌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能力。这些谣言包括:生病是因为吃了不健康的食物,例如含有激素、致癌的牛奶,含有重金属和寄生虫的小龙虾等。
同时,调查发现,30%的谣言都提到了癌症。癌症因其致死率高、治疗过程痛苦等,成了造谣者信手拈来的一种简单好用的必杀技。与此同时,谣言也用防癌当诱饵,趁机卖起了净水器和保险。
许多谣言通常都假借专家身份,进而说服读者相信它们;同时,用专业术语精心包装,使这些谣言看起来头头是道。食品安全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表示,很多谣言披着科学养生的外衣,使许多网友特别是中老年网友深信不疑。
谣言背后或有利益做推手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钟凯表示,一些造谣传谣者背后往往有商业利益,不少公众号通过造谣文章博取点击率以出售广告,甚至直接推销产品。
一些业内人士也透露了微信广告推送的 “潜规则”:一个有5万粉丝的公众号,接一个头条图文广告的收费标准是1000元~5000元,有10万粉丝的公众号收费2000元~10000元……谣言与广告之间,已然建立了目标与手段的因果联系,利益已经成为其内在驱动力。
中山大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教授表示,造谣者往往利用公众恐惧死亡、疾病的心理来制造噱头,传播错误的健康知识。实际上,不少公众号通过造谣文章博取点击率以出售广告,甚至直接推销产品。
相比造谣者的干劲儿十足,辟谣者却明显缺少动力。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告诉记者,由于每天的诊疗任务繁重,还有科研论文需要撰写,大多数医学专家并没有时间进行科普文章的写作。
“科普文章尽管有可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但并没有被纳入学术业绩考核体系,不会因此在业内获得更高的声誉。 一条阅读量达上百万次的微信文章不会比一篇引用量仅为几十次的权威期刊论文更管用”,马冠生说。
此外,有些谣言要证伪需要科学实验作为支撑,科研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也缺少动力。实际上,辟谣文章除了数量较少外,质量也不容乐观。钟凯介绍,科普文章写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表达技巧,而既懂医学又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人相对较少。
抓住细节辨别谣言
那么,微信上的谣言有啥特征?如何辨别呢?
一是查看信息是否为老帖。健康谣言往往具有重复传播的特点,一些陈年旧帖往往在改头换面后被再次传播。二是查看信息来源和出处。那些证据来源不明、穿插广告、专业性不强、数据不客观的信息,基本可判定为谣言。细心的网友可能发现,一些健康谣言通常都会推荐一个公众号,甚至有些还注明了养生项目的地址和电话。这是一些营销公司用来盈利的工具,利用人们对养生信息的关注而推销产品。在看到类似信息时,如果有很明显的广告植入或者前后背景混乱,不要轻易相信。用户还可以对公众号的定位和所发内容进行对比,比如房地产商转发医学问题,显然就不如权威认证的医疗公众号来得可靠。
此外,微信的谣言样本库积累的种子量已经达到30万个,可以覆盖60%的谣言。用户可通过举报等方式参与辟谣,也可关注“谣言过滤器”的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被证伪的健康信息。
谣言1
蒸锅水易致癌
【流言】反复用来蒸馒头等的蒸锅水中的重金属和硝酸盐的浓度会加大,而硝酸盐受热分解成亚硝酸盐,对人体危害巨大。
【真相】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性,转化为亚硝胺类物质才致癌,而转化需要很多前提条件,不是沸水就能完成转化。另外,水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其中硝酸盐含量很低,反复加热也不会凭空生成硝酸盐,对人体无害。
谣言2
用大蒜鉴定地沟油
【流言】检测是否为地沟油的最简单方法:在炒菜时放一颗剥皮的蒜,如果蒜变成红色,就是用了地沟油。另外,冷冻也可检测出地沟油。
【真相】这些都是非常不可靠的方法,没有黄曲霉素遇大蒜会变色的科学依据。另外,即使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合格,也不代表安全。而冷冻的检测方法既可能“冤枉”好油,也可能“放过”坏油。(本报综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