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伐木人”:出路在树下

  • 发布时间:2015-08-27 01:30:54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胡利娟

  从4月1日起,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重点国有林区已经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那么,曾经以砍树为生的“伐木人”该怎么办?出路在哪?

  “停伐后,林业发展模式将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必须提前准备,未雨绸缪。”8月21日,吉林省林业工作总站副站长才国斌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在这过程中,林业富余职工的妥善安置,尤为困难,成为重中之重。

  转变思路

  在前往吉林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道路上,外围一条“玉带”环绕着,两边的青纱帐似“绿波”荡漾,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之巅则云雾飘渺,如诗如画,很难想象这一幅水墨山川,在多年前却是“七零八碎”。

  位于吉林省东部蛟河市的该景区,总面积为34194公顷,主要由拉发山、松花湖、老爷岭等六大景区组建而成,各景区经营权归所属地方。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守着金饭碗不能没饭吃。蛟河市林业局局长张效仲暗下决心,必须改变现状。

  “思路变,活路宽。”蛟河市林业局不等不靠,大胆创新经营机制,发展股份制经济。

  张效仲介绍说, 2000年,先以职工集资赎买方式收回个人及乡镇村景区经营权。2005年,林业局所属的19个国有场圃和3519名林场职工,以自然人身份自愿加盟,联合发起成立了吉林省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0397万元,其中,国有股4330万元,职工个人股6067万元。

  据统计,仅2014年,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各景区共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千万元,带动旅游产业收入7500万元。

  “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但把原来推向社会的2000多名职工全部招回安置,还吸纳了5000多名社会人员就业。”张效仲乐呵道。

  对于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蛟河市林业局,才国斌自豪地讲,这在全省也是首家,除了创新发展股份制经济外,其还实行事企分开的国有林场改革路径。

  尤其是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矛盾上,专门成立了森林经营公司,从事造林、抚育和采伐等生产活动。

  张效仲表示,国有林场保留了防火、护林、资源林政管理等行政事业职能,对需要生产经营的工作采取购买劳务的方式,由森林经营公司负责。

  靠山吃山

  让林业富余职工平稳转型,得到合理安置,端上新饭碗,现已成了国有林场改革的重要课题。

  自2009年开始,敦化市新兴林场利用木材生产剩余物,发展黑木耳产业。从最初的没技术、缺资金、销路不畅,到现在成为职工增收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期间经历了诸多艰辛,让程淑惠夫妻俩感触颇深。

  现年46岁的她,与丈夫李洪奎均为新兴林场的普通职工,程淑惠坦言,“虽说是双职工家庭,但光靠每月七八百块钱的工资供孩子上学和维持家庭生活,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为改变这种窘境,他俩决定种植黑木耳,刚开始的时候,只种了5000袋,由于不懂技术,产量和质量都很低,收入也不高。

  “都想放弃了。”程淑惠说,就在支撑不住时,2009年,林场不仅聘请专家讲授技术,又免费为职工建发酵室,这才激发了干劲,加大了投入,每年春、秋两季,种植量将近50000袋,年收入超10万元。

  为使黑木耳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知名品牌,2014年,新兴林场建立了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的“绿色黑木耳产业示范园区”,园内共有10户,均采用全封闭、全程监控的生产方式,并选择优质木耳菌种,以山泉水浇灌,不施化肥农药。

  据了解,目前,全场80多户职工有60多户发展黑木耳种植,种植总量达280万袋,年产值700万元,人均纯收入3万元。

  而这只是安置富余职工就业的一个项目。在王牛沟林场,除了设立的林业职工二次创业资金29万元外,还有林下参种植面积90公顷,户数20户,养殖狐狸和獭兔各一户,绿化大苗基地1个,新建容量200吨的冷库一个,布库哩森林旅游山庄等项目。

  增收致富

  “受体制机制长期影响,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枯竭、债务包袱沉重、职工生活困难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部分林场目前已经处于经济崩溃的边缘,已到了不改不行、非改不可之时。”才国斌如是说。

  据悉,吉林省国有林场现有在职职工53814人,预计改革后将产生富余人员两到三万人,处于待岗状态。

  “有身份却无工资”。敦化市林业局局长程德辉认为,虽然搞二次创业,使一部分富余职工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找到了生活出路,成效初显。“但从整体来看,还面临着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因素的制约。”

  对于即将到来的国有林场改革和天然林停伐,林场职工们都认为是好事,也是迟早的事,但在他们的心里,还存在着隐隐的担忧。

  “尤其是支柱产业黑木耳。”程德辉称,其培育原料,是用枝桠材等木材生产剩余物碾碎制成的,产量高、质量优,而停伐后,没有剩余物了就不能用木头培育木耳。现正研究改用秸秆等来培植,但这样一来,不仅成本提高很多,产量也会减少三分之一。

  那么,究竟该如何改变“独木支撑”局面,大力发展木材接续替代产业?

  “做好林下经济和开发森林旅游,这是吉林省国有林场改革安置富余职工,实现今后转型发展的两大重点方向。”才国斌自信地说,各地已在积极探索一些措施和方法。

  不仅是吉林省,如今,在全国各地的国有林场,正悄然进行着由“砍树”向“看树”、“独木支撑”到“靠山吃山”的转变,除了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在快速发展外,林下种植、养殖也亮点纷呈,现已成为林业职工开启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