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氰化钠并非爆炸“元凶”

  • 发布时间:2015-08-16 02:29:4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科技日报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李建荣)15日上午,当有媒体确认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疑似存放有700吨氰化钠时,网络惊呼一片。更有网友声称,“以氰化氢致死剂量50毫克左右,并按照地球人口70亿算,足以杀死全人类两次了。”

  紧接着一则“天津爆炸氰化钠危险证实,方圆3公里人员全部撤离”的消息迅速占领了各类新媒体客户端的显要位置。

  对此,科技日报记者直接连线了北京卫戍区某防化团负责进入爆炸核心区域取样、化验的杨工程师。他告诉记者,今天该部的主要任务已由监测、取样、化验分析转为搜救,“在非核心区域已不用着重型防化服,而改为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和专用手套,下午还搜救出一名幸存者。”

  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专家组成员证实,“今天下午确实有过疏散和撤离,但并非进行氰化钠的洗消作业,而是因风向由西风改为东风,而采取的一项防范措施。”

  这名专家特别指出,即便有些氰化物泄漏也应该是很小部分,在开阔空间里会很快稀释掉,此前世界范围的氰化物泄漏事故罕有造成气体污染中毒的先例。因此,网上有人担忧所谓700吨氰化钠泄漏能毒死全中国人的说法根本不成立。

  此外,该专家还向记者说明了两点:一是氰化钠本身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晶体,遇水并不会爆炸,只是遇到酸性溶液会形成氰化氢气体,而且以固体形式安置于封闭容器内时,性质相对稳定;二是钾和钠属于比较活泼的碱金属,遇水容易爆炸。“但就现场来讲,发生爆炸的原因是复杂的,简单认为是氰化钠或者钾、钠造成的爆炸是不科学的。”

  记者翻阅资料发现,钾、钠遇水“爆炸”属于化学课上的经典演示反应,即取一小块金属钠或金属钾放入水中,就能看到如“爆炸”一般剧烈反应的现象,这些反应同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而人们通常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燃烧和爆炸都源自氢气被点燃的过程,而事实上其反应的机理远不止这么简单。

  如果救援部队不慎吸入了泄漏的氰化氢气体怎么办?刚刚作为专家组成员进驻指挥部的军事医学科学院防化医学和临床救治专家王永安研究员告诉记者,包括他在内4名顶级防化医学专家今天已两次进入核心区,并为8批次近千余名不同层次人员开展了培训。

  王永安告诉记者,尽管核心区危化物品的种类比较多,但防护和治疗也有其通用性。针对特殊情况还会采取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办法。“此外,对于危化品的防护,只要对呼吸道和皮肤进行了有效防护,就会阻断染毒途径,即使发生中毒,专家组也携带了足量的特效抗氰药物。”

  这位专家组成员还向记者透露,目前企业的技术人员已经对今天发现的氰化钠进行了专业处理,危险已经在可控的范围内。对于部分泄漏的氰化物将采取洗消的办法予以清理。为了防止流入水体,还会通过挖掘、运输等方式对被氰化物污染的泥土实施抢运填埋,通过专业的渗漏液收集池进行消毒处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