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制度和技术保障电梯安全
- 发布时间:2015-08-14 06:29:36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漆先望
一再发生的电梯伤人事故牵动国人的心。截至去年底,我国电梯保有量已达360万部,每天超2亿人乘坐电梯。电梯安全,关系重大。事故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事故都是设备维护不当的责任事故。理论与实践都一再证明,有效的安全保障,从来都不是片面依赖人们的觉悟和责任心,而是主要依赖制度和技术的支撑。保障电梯安全,必须依靠制度和技术创新。
明确维护主体。明确电梯生产厂家是负责运营电梯维护的主体,避免用户、中间维护商和生产厂家相互推诿,使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落到实处。一流生产厂家负责运营电梯维护,不仅驾轻就熟,而且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其维护成本明显低于用户和中间商。通过从一次性卖商品转向全生命周期卖服务,能够显著延伸电梯生产厂家的价值链,符合服务性制造兴起的时代潮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明确维护主体,不仅可充分调动生产厂家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大幅提高准入门槛,促使质量没有可靠保障的生产厂家退出电梯生产领域。
发展远程监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电梯的所有关键部位安装传感仪器,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况。生产厂家借助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对电梯进行远程监控。一旦发现异常即进行早期排查和设备维修,确保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实时掌握运行状况,不仅可以保障电梯安全,而且可以为电梯升级换代提供大数据支持,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固化安全措施。信息化+自动化是产品智能化的基本特征,把确保电梯安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固化在设备里,根据数据变化及时采取维修、停运、报警等安全防范措施,相对于人力控制更加可靠。固化安全措施,不仅能确保电梯运行安全,而且能够显著加快电梯智能化步伐。
优化资源配置。维护主体变更后,原来的电梯维护中间商,可以与生产厂家结为战略联盟,或作为生产厂家的派出机构承担电梯维护业务,在更高层次上扩大社会协作,实现互惠双赢。政府的质量技术监管部门,可以摆脱一般事务,集中力量核查维护主体落实和监控仪器安装情况,从源头上监管电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