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猪肉价格带动7月CPI升至年内高点 PPI连续41个月同比下降

  • 发布时间:2015-08-10 07:4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林火灿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猪肉价格攀升的带动下,7月份CPI站上了年内新高。总体来看,CPI依然在“1”时代运行,实现全年物价调控目标问题不大。同时,货币政策也不会因个别商品价格变化进行调整。下半年,我国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7月份,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1.6%;PPI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5.4%。

  有关专家表示,7月份,猪肉价格处于上升周期,带动CPI持续回升至年内高点;而PPI降幅扩大与输入性通缩和需求端持续低迷有关。当前,我国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0.48个百分点

  猪肉价对CPI影响加大

  7月份,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2个百分点,创下自去年11月份以来的最大涨幅,也攀升至年内的最高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7%,非食品价格上涨1.1%。

  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主要与猪肉和鲜菜价格大幅上涨密切相关。不少人戏称,CPI同比持续上涨的背后,“二师兄”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说,7月份,我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6.7%,涨幅比上月扩大9.7个百分点,对CPI总指数的影响从上个月的0.20个百分点扩大到0.48个百分点。

  从环比情况看,7月份,CPI环比上涨0.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非食品价格上涨0.1%。

  “猪肉价格上涨同样是CPI环比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余秋梅表示,前期猪肉价格较低,养殖户积极性不高,生猪存栏量减少,猪肉供应紧张,价格连续第三个月恢复性上涨,7月份环比上涨9.9%,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30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CPI同比中,挂号诊疗费、鲜菜、家庭服务、烟草和学前教育等价格同比涨幅较高,涨幅分别为12.2%、10.5%、7.7%、6.8%和5.6%;从环比看,随着暑期外出旅游人次增加,飞机票和旅游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1.5%和4.3%,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0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认为,随着经济增长动能向第三产业转变,服务业稳健发展,带动了部分服务价格上涨明显。

  同比降5.4%

  输入性通缩推动PPI下跌

  7月份,PPI同比下降5.4%,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创下2009年11月份以来的最大降幅,这也是PPI连续41个月同比下降。余秋梅分析说,7月份,PPI同比降幅继续扩大,主要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低迷影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4.6%、21.0%、18.3%和15.1%,合计影响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约3.3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61%左右。

  从环比情况看,7月份,PPI环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余秋梅分析说,PPI环比降幅扩大,一方面由于部分工业行业价格降幅扩大,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价格环比分别下降2.3%、3.0%和0.7%,比上月降幅分别扩大2.1个、0.9个和0.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价格环比由升转降,由上月上涨6.0%转为本月下降2.1%。

  连平分析说,PPI降幅扩大源自两方面原因,一是大宗商品及国际油价下跌导致供给端价格下降带来的输入性通缩,二是经济运行疲弱以及工业去产能压力导致需求端持续低迷。

  7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6.1%。前7个月平均,PPI同比下降4.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6%。

  连平表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跌幅大于PPI,表明工业领域面临的通缩压力可能并不像PPI表现得那么明显,输入性通缩压力是导致PPI降幅扩大的主要原因。

  有关专家表示,PPI的持续下跌与当下中国转型的经济背景契合。当前,中国经济不能再采用粗放型增长模式,在经济转型中,实体经济面临着调整的阵痛,对原材料的需求很难出现明显回升。

  CPI、PPI继续背离

  消费稳增长作用还有空间

  7月份,CPI同比涨幅继续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由上个月持平转为上涨0.3个百分点,表明CPI水平总体上呈现走高态势。而PPI同比则持续下跌,跌幅扩大至5.4%,环比降幅亦由上个月的0.4扩大至0.7。

  这组数据表明,当前CPI和PPI相互背离的态势正在进一步扩大。总的来看,CPI和PPI持续背离,既与国内经济发展所处阶段有关,也受到国际经济持续较为低迷的影响。

  有关专家分析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劳动力供给也从之前的近乎“无限”逐渐转变为相对短缺,劳动力成本持续快速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农产品价格以及服务和消费品价格较容易出现较快上升。

  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国际国内需求均出现放缓的不利局面。与此同时,我国部分传统产业又面临着“挥之不去”的产能过剩矛盾。较大的产能过剩导致不少工业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工业企业去库存化加剧,PPI也较长时期处于同比下跌区间,对工业增长形成了很大的压力。此外,国际经济形势较为低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上“跌多升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国PPI连续下跌的“推手”。

  CPI和PPI的背离,再一次表明,当前我国在食品和非食品消费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应该继续增加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能力,使消费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更好地发挥基础作用;同时,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国际产能合作,并加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投资的关键性作用。(经济日报记者 林火灿)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