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港“不务正业”的背后
- 发布时间:2015-08-06 03:34:20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王志彦
2015年,哪家上海企业最火?上港集团绝对排名前列。
中超赛场上,上海上港队积分雄踞榜首,人气不断飙升,大街小巷,男女老幼,甚至国外媒体都在追逐球队的新闻。
足球场外,这家中国最大的码头运营商,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上海港的经营者,也悄然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与意大利游艇公司合作,创办游艇俱乐部; 开设旗下首家进口商品超市,进军消费领域; 收购同城的航运船队,加快“下海”的步伐;拿下以色列港口的经营权,再次玩起资本运作,“登陆”海外市场。
在传统航运人士看来,上港集团这一系列举措,多少有些离经叛道,甚至可以说是“不务正业”。是什么让一向谨慎的“老码头”变得“不安分”?其背后又有怎样的战略布局?
办公楼下的游艇码头
7月中下旬的一个傍晚,暮色即将笼罩申城。黄浦江上,三艘造型现代的银色游艇打破寂静,华丽的船身划过江面,荡起朵朵浪花。
不久,游艇停靠在了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码头。从游艇上,走下一位风度翩翩的意大利老人,他对刚刚的游览赞不绝口,声称“这里将是下一个游艇圣地”。
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游艇制造商——意大利阿兹慕-贝尼蒂集团首席执行官鲁皮先生。这一天,鲁皮与东道主——上海港国客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东共同宣布,从即日起,国客中心将负责阿兹慕游艇在中国上海、浙江以及江苏的代理销售工作,国客中心也将成立游艇俱乐部,推出更多的亲民游艇租赁服务,最低每人59元,就能享受两小时的豪华游艇服务。
游艇,被称为是继汽车之后的又一个消费热点,但对于大多数市民而言,高昂的价格曾令人望而却步。国客中心如何能做到亲民,又不赔本?
黄海东说,他们的办法就是化整为零。“一艘游艇将成本、维护等费用平摊后,如果一天运营一个小时,成本是5000多元,但如果一天运行10小时,成本就能降到500多元。买一艘游艇,用与不用,成本都在。与其让高端租赁市场不温不火,不如将时间碎片化,将价格降下来,薄利多销。59元坐游艇,其实是用599元租赁一艘豪华游艇,每艘游艇可以乘坐10个人,人均价格即为59元。”
用比浦江游览还便宜的价格,推广浦江游艇,这一招是否有效,还有待市场检验。但国客中心进军游艇产业,致力水上旅游发展的决心却是板上钉钉了。除了与阿兹慕公司的合作,国客中心花费多年心血打造的北外滩亲水港池也于日前启用。这块紧邻黄浦江的港池,建在一座停车库上,周边则是新建的商务楼。港池能同时停靠30多艘游艇,通过两道船闸与黄浦江相通。在北外滩,走出办公楼,将来楼下停靠的不再是一排排小汽车,而是一艘艘游艇。“开着游艇,从黄浦江上一骑绝尘,这是何等潇洒。”黄海东如此描绘未来。
为了让游艇产业更具竞争力,国客中心甚至还申请了保税仓库。在黄浦江畔,以保税状态展示、销售进口的豪华游艇,这又是一件前无古人的创举。
对“老码头”的质疑
对于上港集团而言,国客中心只是一个缩影。
国客中心所在的虹口北外滩区域,原本是上港旗下的货运码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曾经舟楫云集,烟囱林立,每日从各地运来的木材等货物,从这里卸下船,然后分拨至全市各处。当时,任谁都不会相信,百舸争流的老码头,如今会变身为游艇俱乐部,打造上海滩最时尚的水上游乐生活。
其实,即使是今时今日,人们对老码头的印象依然根深蒂固。不少人质疑,上海港为什么不专注主业,而去进军那些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呢?
这样的质疑日前达到高潮。不久前,上港集团旗下首家精品进口超市——上港全洲超市在国客中心试营业。这座总营业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超市,内设冷冻生鲜区、零食饮料及日用品等多个区域,以邮轮目的地日韩台地区食品为主要产品,兼具欧美、澳新等国家的美食。值得一提的是,超市依托集团在世界范围航运、物流、保税仓储等方面的优势,增加了海外直接采购的比例,打造了独一无二的“法国食品角”。该区域内销售的69种酒类、饮料和调味汁等产品均为通过海外直采模式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供应商都是法国当地久负盛名的百年家族企业。
超市的开业再次引发了航运业内的讨论。有业内人士认为,上港集团开进口超市,是追逐潮流。一些人则担心,不谙此道的上港会为此“付出学费”。
事实上,上港集团近期一系列战略部署,既迎来了热烈的掌声,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7月13日晚间,上港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以现金方式收购锦江航运合计约79.2%股权,对应的收购价格不超过19.4亿元。
此前,上港集团宣布,通过投标方式成功获得以色列海法新港码头自2021年起25年的特许经营权,将负责该码头的后场设施建设、机械设备配置和日常经营管理。整个项目码头一二期总资产规模预计超过6亿美元,项目将采用滚动开放模式,预计总投资约4.7亿美元。
对于这两项投资,同样有市场人士认为,上港并不以船队管理和海外码头经营见长,目前国际航运市场仍处于低谷,何时复苏,还未可知,此时“下海”、“登陆”,并不是明智之举。言下之意,上港集团依然是在“不务正业”。
时代在变化
对于外界的疑问,作为掌门人的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却很淡定。他认为,“不务正业”其实是追求多元化经营,是让第一大港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还是围绕港口来做文章,只是以前是港口运营主业在独奏,今后要交响乐齐鸣了。”
陈戌源算了一笔账。去年,上港集团利润中的90%来源于港口主营业务,今年上半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11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看上去一切都保持着稳步向上的发展态势。
然而,仔细分析账本就能发现,主营业务的增长与成本增长已经出现倒挂。“近几年,港口主业成本以年均10%的速度上升,随着人力、土地成本的刚性增长,港口主业利润实际上是在不断消减。”陈戌源说,这就是为什么上海港必须实现多元经营,“我希望,到2020年,集团主营业务的利润与非主营业务的利润之比能达到六比四,甚至是对半开。”
对主业之外的发展如此渴望,还因为作为一名“老港口”,陈戌源对航运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判断。自从1978年,上海港迎来第一条集装箱航线后,集装箱业务就一直是上海港的主业,并迎来爆发期。上海港集装箱1979年吞吐量首破1万箱; 从1994年至2000年,上海港用了六年时间实现了从100万箱到500万箱的跨越,从不知何谓集装箱,到跃居世界第六大港。2001年达到634万箱,居世界第五;2002年高达861.3万箱,居世界第四。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907万箱,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港;2011年又突破3000万箱的吞吐记录。
然而,2012年后,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过去集装箱吞吐量两位数增长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我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毕竟我们不是当年一张白纸的时代了,我们拥有很高的基数,再要保持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必须意识到,航运高速增长的时代过去了,港口企业单纯依靠码头服务赢取高利润的日子也很难维持了。”
也就是说,“不务正业”是时代必然的选择。
退也是一种进
商场上,有时候,退就是一种进。
表面看,上港集团“不务正业”,但这又何尝不是在为主业发展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码头岸线功能的调整,说到底是一种资源的优化利用。我们将黄浦江黄金水岸改造成亲水码头,既是浦江开发的统一部署,也是上海港航运资源的一次整合。”陈戌源说,未来不仅是北外滩码头,连宝山张华浜、吴淞等码头都将陆续调整功能,或进行商业地产开发,或进行航运功能升级。
与此同时,上港集团还会进入更多过去不曾涉足的领域。比如,增持上海银行的股份,从银行业发展中获取红利,并试水金融业务;又比如,与电气集团合作,成立海外项目开拓公司,与申能集团合作,成立港口能源服务公司等。
“这些都只有一个最终目的,就是支撑主业发展。”陈戌源说,上港集团已经确立了到2022年的“十三五”发展目标,就是把上海港建设成绿色、智慧、科技、效率四者结合的现代化港口。“后续还将建设全自动化的洋山四期码头,扩大外高桥滚装码头规模。现在上海港每百米岸线年通过集装箱为27万标准箱,是世界第一,要保持这样的效率,还要不断在硬件和软件上投入。多元经营战略将为这些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
当然,上海港不会满足成为一名区域性码头服务商。
陈戌源坦言,此前投资的比利时泽布吕赫码头,经营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虽然从2005年开始谋划到2010年正式投资,正赶上了人民币升值的好时机,为上港集团节省了大量成本,但随后几年,泽布吕赫的经营收益一直不佳。不过其国际化战略并未受影响,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投资目标。“上港集团对外投资的研究始终没有中断,也有多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投资项目正在洽谈中,包括一些欧洲的知名港口。”
显然,“不务正业”的努力还将在上海港尝试下去。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