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奇怪的市场格局,是谁惯出来的

  • 发布时间:2015-08-04 03:29:28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梁建刚

  今年有这样一条新闻:上海邮轮市场愈发蓬勃,可旅行社却纷纷陷入亏损。

  一位旅行社经理与记者聊天时感慨:千算万算,今年就包了一艘船,没想还是亏了。原本每年5月—10月是邮轮旺季,上海始发的母港航线航次、接待出入境游客人数,增幅都接近50%,可一场韩国MERS疫情,一场“鸿灿”与“莲花”双台风,让旅行社直接陷入亏损。业内有句玩笑话:一场疫情没打垮韩国,却把所有中国邮轮打回了原形。

  难道我国邮轮市场大热的同时,也面临增长拐点?奇怪的市场背后,究竟有什么问题?

  中国包船制,全世界绝无仅有

  上海港国际邮轮旅行社总经理徐珏慧说,国内邮轮行业经过九年多发展,邮轮产品的销售,基本形成以旅行社包船为主、船公司散卖为辅的模式,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

  所谓包船制度,是指旅行社在与船公司协商、博弈,就NPD价格(标准载客量每床每晚价格)达成一致后,签订买断型包船协议。包船后,旅行社必须按合同的约定全额支付包船费用,但也可以自行制定销售价格。

  “包船模式曾使许多旅行社获利丰厚,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市场活跃,但问题随之而来。”最明显的是所有销售压力都压在旅行社身上,而在欧美必须精打细算的邮轮公司,在中国却是旱涝保收,稳赚不赔。在这样的格局下,上海邮轮市场看似火爆,可真正赚钱的却是外国邮轮公司。

  而在欧美,有着成熟的邮轮销售体系:一是销售价、指导价由船公司制定,但至少提前一年公布航线和票价;其次,销售代理商是通过向船公司以买断切舱或零散订舱的方式拿舱,船公司则以返回佣金的形式给予代理商利润。

  而中国市场的包船协议中,船公司则会约定满舱率指标,一般都在90%以上,若最后销售达不到该指标,那么旅行社还必须按亏舱的人头支付罚金。如2014年皇家加勒比的罚金政策,就是当销售满舱率不满99%时,包船旅行社要按亏舱人头补齐损失的船票(按包船价格计算)。如此一来,旅行社虽以包船方式占有一定上游资源,但也承担了巨大风险,一旦市场动荡,旅行社即面临亏损。

  供给增长太快,难保产品质量

  在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欣梁看来,今年旅行社经营状况不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邮轮的供给增长太快。

  去年,上海接待国际邮轮靠泊269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120.4万人次,邮轮运营上海始发的母港航线靠泊240航次;今年,上海接待国际邮轮靠泊数暴增至410艘次,预计将接待出入境游客174万人次,母港航线靠泊391航次,同比增长都在40%以上。“还有‘海洋量子号’这些庞然大物,一个航次就能多装1000多人。邮轮的数量可以跳跃,但游客的发展需要过程。”叶欣梁说,现在的邮轮产品数量明显有些供过于求。

  短短几年,上海已超越纽约成为全球排名第八的世界级邮轮母港,但依靠基于人口数量的“野蛮生长”,尚未到追求产品品质与内涵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邮轮出境游产品几乎都以日韩为目的地,业内所谓的东北亚“黄金三角”,在市场增长时船方与旅行社“躺着赚钱”,可一旦市场出现动荡,又没有好的替代产品,退团和投诉率暴增、产品单一的矛盾即刻凸显。

  产品质量,已成为中国邮轮旅游产业的一大障碍。叶欣梁说,中国的旅行社承担着邮轮产品的销售、宣传压力,但邮轮公司作为产品、服务的提供方,设计什么样的线路、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旅行社却没有多少发言权。“相反,在中国游客注重的岸上活动中,旅行社为了利润,常安排过多免税店、购物等行程。同时,一些邮轮在欧美服务优良,但到了中国,无论餐饮、表演,还是日常服务标准都下降很多,国内也没有明确对其服务质量的衡量体系,产品的问题越来越多。”叶欣梁认为,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面临亏损在所难免,的确是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