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赤诚赢得民心

  • 发布时间:2015-07-20 03:31:5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社记者梁军

  33年,柴春一心扎根甘肃庆阳这个革命老区,将心血浇注在群众的脱贫事业上。33年,职务变了不少,但柴春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赤诚赢得了民心。

  “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县委书记”

  1963年2月,柴春出生在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县委书记,曾经挨过饿、种过地、受过苦,我一定要多为群众办实事。”这是柴春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09年2月,46岁的柴春来到合水县担任县长,他先后跑遍了全县80个行政村。调研中他发现,老百姓贫穷的主要原因在于“路”。柴春确定了“扶贫先修路、依路聚产业”的工作思路。5年多时间里,全县新修通村油路77条810公里,砂石路108条651公里。

  “多下去和群众打交道,才是我们工作的正道”

  “机关干部不能一直待在办公室,应该多下去和群众打交道,帮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正道。”柴春说。

  合水县位于甘肃庆阳最东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12月份,柴春在调研中听说,马莲河流域一条深沟两侧住着近万名群众,生活十分困苦。他当即带领工作人员步行进沟,发现这一带山大沟深,长期以来没有道路、没有产业,群众出门都要爬山上塬,往返乡镇需走40多公里路。

  眼前的场景令柴春心酸,他把身上仅有的900元钱全部送给群众。回单位后,立即召集县乡干部研究部署扶贫工作,一个月后主持制定了《马莲河扶贫片带开发规划》,确定了基础建设、产业开发和公共服务项目。随后,集中打通了全长123.2公里的“一纵两桥十七横”道路交通网络,扶持群众在公路两边种菜栽果养羊,实现了人均“8分菜、1亩果、3头畜”的发展目标,从此解决了近万名群众“上不了塬、过不了河、出不了山、致不了富”的难题。

  廉洁奉公带领老区群众脱贫致富

  柴春始终保持廉洁奉公,以“三严三实”的标准要求自己,旗帜鲜明地反对“四风”,并严格要求配偶、孩子、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柴春在合水工作期间,极大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从2009年到2014年,合水县共有5.36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全县贫困面下降了35.2个百分点,创造了1986年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全省脱贫人数最多、脱贫速度最快、脱贫质量最高的纪录。

  在柴春的协调主抓下,合水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形成的以苹果、蔬菜、养殖、栽植为主的四大致富产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0%以上。群众说:“一路修通、钱包鼓鼓、穿得干净、走得舒服,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2015年,柴春接任庆阳市环县县委书记,继续在这片生养自己的热土上发挥光与热。“组织上先后让我到5个县区担任重要职务,这是对我的充分信任和深切期望。我只有一心干好这份事业,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关爱。”柴春说。据新华社兰州7月19日电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