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之法,点化创新之器
- 发布时间:2015-07-16 02:31:55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在这块创新创业的土壤上,不需要关系,不需要背景,一批创新型孵化器与传统孵化器并立,正为新一代创业者的勃勃雄心寻找安放之处。进军科技创新“特区”,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千方百计降低创新创业成本,上海浦东不断创新实践,欢迎全球“创客”来实现“奇思妙想”,未来有望逐步成为全球创新创业者的乐园。
灯火闪烁,车水马龙,迤逦的黄浦江在这里拐了一个近90度的大弯,陆家嘴高耸入云的环球金融中心就屹立在这里。这里,鳞次栉比的高楼,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弥散在这些的庞然大物和黄浦江上升腾的雾气中的,正是资本的味道,空气里飘荡着万众创新的气息。
上海市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是最早,也是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浦东发展孵化器已近20年,目前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市级36家,市级以上孵化器数量占全市总数的近两成;在孵企业1600多家,占全市39%。浦东作为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域,其高密度的科技孵化器集群正经历着转型升级的蜕变。以浦东软件园为代表的老牌孵化器探索改革、造血重生;IC咖啡、创客邦博济园等新生创客空间默默兴起、方兴未艾。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源头。上海正紧锣密鼓布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浦东要有所作为,在先行先试上发挥作用,努力成为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浦东面临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既有全国面上相同的共性特征,又有浦东自己的个性特征。”上海市委常委、浦东区委书记沈晓明指出。
浦东的个性鲜明:以专业化、市场化重塑传统孵化器,以国际化、精准化接纳民间创客空间,浦东的创新创业正万马奔腾。
更新提升、全副武装,跳出物理禁锢
——看传统孵化器如何转型
在风口之上,会掉下来的“猪”会有多少?一份好项目书即可享受低租金、免水电、多项外部服务、拎包入住,脱胎于美式车库的孵化器成了不少创业者们首选的创意试车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散落在浦东的大大小小孵化器战功卓越:目前浦东孵化器累计毕业企业416家,涌现出一批以复旦张江、微创医疗、展讯通信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
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浪袭人,对于站在大潮另一边的传统孵化器,尤其是浦东软件园孵化器、张江药谷等一批拥有20多年历史的国有孵化器,却颇有压力:拥有产业、服务、资源等集聚优势,但面临创业融资渠道不畅、天使投资、股权众筹的引入滞后于创新创业浪潮等传统体制瓶颈。
在这个“有为才有位”的时代,不进则退,不及时转型,跟不上新形势的创新思维,就面临被“边缘化”了的风险。在这个迅速进入以“投资+孵化”为主的新型孵化器3.0时代,无论是主动还是“倒逼”,传统孵化器的转型既艰难又充满了新生的喜悦。
专业化,精准按需
在上海的IT创业圈内,浦东软件园名气不小,被称为IT领域创业的“黄埔军校”。
从这里走出的企业,有紧跟云计算大潮的七牛公司、被科技投资争相追捧的杰图网络和安洁士石油等技术型公司,因一张张“个性脸”而迅速走红网络的暴走漫画等创意型企业。如今,100余家这样的“创客”在这里安营孵化。
作为全国最早的软件园区之一,浦东软件园目前既是600家ICT企业的集聚地,也是众多新兴技术的发源地,汇聚有4万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国家级的优质孵化器,浦软孵化器共拥有3幢孵化楼,约3万平方米,近乎“满员”。面对每个月20至30家的入园申请,经过严格筛选最后成功入孵的只有三四家。
有限的物力资源“捉襟见肘”。孵化平台能不能参考“淘宝”呢?通过网络串联起创业企业,打造“线上+线下”的创新创业新空间,扩展有限的物理空间至无限的互联网络。
今年5月,浦软提出“浦软创业+”5年行动计划,推出在线孵化平台,涵盖了在线入孵、基础服务、招聘对接、市场推广以及活动管理五大模块。创业项目的路演、入孵审核、企业的工商注册、法律服务以及人才招聘、产品发布与推广等一系列孵化器功能都将网络化实现。“在线孵化平台不仅在服务上不输于实地孵化器,更是突破物理空间的桎梏!”浦软孵化器总经理胡萍介绍说。创业者也不用再为办公场地而奔波,甚至真正实现“在家创业”的新业态。
线上孵化平台与新建的线下孵化器融合,最终形成浦软的“O2O创业基地”。
“浦软有60%都是中小企业,对小微企业而言,在它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站在它的角度去思考它需要什么。”从小鸡的角度看母鸡,浦东新区科委主任唐石青的“小鸡理论”深入人心,“服务小微企业,可以从很细节的方面提供服务。”与其摊开大饼,不如深耕细节。服务小微企业,我国的专业化服务尚有欠缺。
创新模式鼓励孵化器突破融资藩篱。老牌孵化器浦软引进社会资本和市场化投资基金,打造“种子基金+天使投资+股权融资”多层次创业融资服务体系,计划5年内园区创业企业融资规模预计超过100亿元。“园区创业金融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走出自己“一亩三分地”,不断谋变创新,探索多种服务模式。面向创新前端,整合资源,在体制上更加灵活,对互联网+的现代化新形势做适应性改变乃至改造。浦东,传统孵化器开始了“更新升级”。
市场化,功能造血
“在张江药谷,背着书包,带着点子,就能创业了。”辞去中科院工作的李帅,没有资金,缺少设备,凭着满腔热血和一身本事,来到浦东,开始自己的原研药之梦。
离浦东软件园一街之隔,就是张江药谷。对很多生物医药界人士来说,这里是通往梦想的天梯。
一项调研表明,张江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研发机构、人才最集聚的地方。我国食药监总局每批准3个一类新药,就有1个来自张江;连续几年,张江从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中拿到的经费占全国1/3;张江企业申报新药的成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这家老牌孵化器也有着自己的苦恼。浦东的孵化器70%以上属于国资,这些孵化器大多没有投资功能,这就使得孵化器跟团队没有关系,导致其发展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危机感。尽管多数在孵企业产业往往存在资金短板,阻碍了奔向市场的速度。孵化器急需突破融资藩篱,搭建“投贷孵”平台,助力转型升级。
2011年,张江药谷平台经过重组改制成为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随后增至500万元,孵化面积从1万余平方米扩展到4万余平方米,放大了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的资质效应。更重要的是,张江药谷平台开始通过投资分享企业成长成果,减少对政府投入的依赖、兼顾功能性与市场化运作,实现自我“造血”。
张江药谷开展“朝阳基金”生物医药领域的早期风险投资业务,对具备成长潜力的初创企业进行投资;2013年成功完成对优秀项目塔瑞莎公司500万元的早期风险投资,实现该基金早期风险投资零的突破、生物医药项目零的突破。此外,联合和引领2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开展对接,累计帮助10家创业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总额超过1.5亿元。
与此同时,民营孵化器也在进行改变。上海张江移动互联网孵化器属于上海最早的一批民营孵化器。孵化器投资方——上海莘泽创投管理公司总经理曲奕介绍,“持股孵化”是莘泽的最大特色,只要入驻孵化器里的企业项目好,就对它投资,获得部分股权。在目前入驻孵化器中的80多家企业中,莘泽已经投资了其中10多家。
新的经济环境、大产业环境、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模式,都在主动或被动的产生着变革和重构。打破传统的思维的挑战,重新思考定义自身角色,打破“围墙”,走出自己的孵化楼宇,体制内的传统孵化器需要更多的勇气和突破。
从一个创新点子到一种可能
——创客为啥爱来浦东?
中关村的咖啡正浓,深圳的智能电子自成一派。同为高新区、孵化器云集的浦东又有何“独门秘籍”?
张江地铁站人流熙熙攘攘,位于传奇广场三楼的IC咖啡却不同往日,门口竖立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歇业三天”。推开虚掩的门,飘着浓香咖啡味的馆里变了样:十几张工作台上,堆满了电线、电池、电缆等配件;几十名创客埋头制作着各自的作品;6台3D打印机也在不停地工作着,一些塑料制成的配件陆续“出炉”……为了在48小时内制作出参赛作品,有的创客甚至吃饭睡觉都在IC咖啡内解决。饿了就吃点饼干、泡碗方便面,困了就在沙发上眯一会儿。原来,6月8日,第二届“共创未来——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上海选拔赛举行,这里变为大赛的分会场,IC咖啡成了创客们临时的家。近300名创客花了两天时间制作出了40多件创新作品。
“IC咖啡成立的初衷就是做圈子。”IC咖啡董事长、发起人之一胡运旺说,“IC产业中,大家都‘闷头’搞技术,作为上游的芯片电子、中游的芯片与下游的硬件之间互动交流很少,三者之间的需求和信息甚至出现了脱节与偏离,这也导致了中国电子整机受制于欧美芯片公司。”
IC咖啡搭建了“芯片人”交流的平台。400平方米的咖啡馆里,一场场行业沙龙常常爆棚,而像这样的日常沙龙去年办了不下300场。如今,小有名气的IC咖啡吸引着更多的创客:不仅是全国,乃至是世界各地的IC人路过上海时,都会慕名走进IC咖啡,来感受一下这个圈子的魅力。
资源效益不断溢出。IC咖啡聚拢了一大批专业人士,无论是企业长期的战略规划,还是眼前的技术、资金问题,IC咖啡都可以为创业者迅速“对症下药”。“IC咖啡就像‘家教中心’,初创企业需要‘补哪课’,它就能精确召集到一线‘教师’,手把手教你创业。”胡运旺说。张江千亿级IT产业集群优势开始凸显。
政府也参与进来,浦东科委租下了IC咖啡旁300平方米的场地交由IC咖啡运作,成立浦东创客中心芯家园。芯家园将能够同时容纳12—15个初创团队入孵,IC咖啡的孵化功能进一步提升。在胡运旺看来,IC咖啡芯家园要成为高科技产业链的集散地,乃至形成一个辐射全国、放眼世界的华人信息产业创新网络,让IC产业链每一个角落都有自己的伙伴。
3年间,IC咖啡已经陆续走出超过50个成功的创业团队,明星项目包括高精度工业级桌面型3D打印机、全球首款便携式高清虚拟现实眼镜等等。
专业运作,建起资本与创客之间的桥梁
创客因为兴趣而创新,其创新潜力巨大。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域,浦东正不遗余力地鼓励、支持创新。浦东推出的首家由政府“买单”的、针对初创企业免费开放的公益性创业苗圃——“浦东创客中心”,日前正式开业。
有意思的是,这一次,“政府之手”躲在了幕后。站在台前的,是两家拥有较丰富天使投资以及初创企业孵化经验的“运营商”——IC咖啡芯家园和博济创客邦。这两家“运营商”与浦东新区科创中心——一家隶属于浦东新区科委的新机构进行“合作”,合作模式是,政府方出资建设创业苗圃,两家市场化专业机构负责苗圃孵化培育体系的建设和运营。对此,唐石青表示,“交给市场运作是基于效率和市场的选择,并希望以此推动国资孵化器的改革。”
不需要任何额外费用,只要你有创业“金点子”,你就可以背着双肩包、带上笔记本电脑在上海浦东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间。在博济创客邦,最初的三个月创业团队都会配备两名专业导师。平台除了邀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在企业管理、行业分析、团队组建方面提供指导之外,还会邀请投资人帮助创业者梳理商业模式。等到创业者进入实际市场运营阶段,这里又可为入驻的创业团队提供投资、知识产权申报、品牌推广、人才招聘等全方位服务。
“我没想到,政府最终会决定拿出300万元来,让我们自己决定怎么花。”博济创客邦创始人,年轻的叶明霞觉得,上海浦东的官员“放权”更到位,“他们从不干涉我们的孵化方案,从不给我们下达指标。投了300万元,却从没提过一句‘目标孵化多少企业’。企业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以发自内在的激情去运营管理。”
破除体制机制之困,用市场的力量打通创新资源隔阂。开放就有活力,放开就是支持。唐石青说,用开放的心态吸引社会各界各种机构到浦东来发展各种类型、各种阶段的孵化器,鼓励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其中,改制原有公共服务平台,释放活力,造血再生。
激发出创新创业的活力,离不开市场的力量,民营企业也登上了主战场。
前不久,沪江网宣布推出首个蚂蚁创客空间,“招揽”互联网在线教育创业者。据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维刚透露,张江管委会已计划与沪江网共建5000多平方米的“创客空间”。沪江网已牵头成立了两个基金:5000万元规模的蚂蚁雄兵天使基金和3亿元规模的互元基金,并推出“零租金”入驻孵化器模式,向创业者传授互联网教育经验,提供创业课程培训,还将提供法律、财务咨询。目前,已有近60个创业团队准备进入,接受孵化。
据浦东新区科委负责人透露,天使投资和前置孵化将成为浦东科创中心建设未来的一个“发力点”。此前,新区科委调整修订了孵化器操作细则,对开展小额股权融资业务和小额贷款担保业务的孵化器给予资金资助。去年年底,一家创投公司对两家在孵企业进行了共计217万元的股权投资,带动企业获得风投4000多万元。
借此,新区科委希望引导和推动各类风投机构、知名天使投资人在科创园区兴办孵化器。据悉,目前新区政府还在积极探索研究在浦东设立政策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可行性方案,“在民间天使投资暂时缺位的情况下,通过政策性‘天使’,明确引导作用,鼓励民间资本踊跃参与。”
与资本市场对接,浦东占有先天优势。陆家嘴,国际资本逐鹿,不久前,浦东新兴金融启航基地启动,首期使用面积达1.3万平方米,直接面向互联网金融、对冲基金等创业型新兴金融机构。孵化器资本短板有望解决,大大提升在孵企业奔向市场的速度。
国际化中融合,打造理想的“创业者国度”
落户在浦东长泰广场C座11楼的太库上海众创空间宣布开业。这是一个致力打造全球联动的国际化创新孵化平台。从太库上海即将落户到开业,创业者们组团考察提请入驻。是什么吸引了创业者?原因之一就是太库上海为创业者插上了产业化的翅膀,而且它不仅立足国内,还布局全球。
“创业是否还处于风口之中?”“创业让我欢喜让我忧”“粗放创业out 精益求精来袭”,在一幅幅绚烂的PPT大屏幕面前,太库孵化器CEO黄海燕拿着话筒,在偌大的开幕式台上激情演讲。黄海燕在张江已有15年了,作为张江孵化器创始人,她去年7月28日离开了体制,用她的话说,“更自由、开放,对结果负责”。
黄海燕说太库的最大优势是全球联动的创新资源。“我们将在北京、上海、深圳、河北、硅谷、首尔、特拉维夫、德国等地建立孵化培育体系,形成‘全球网状连锁’,打破国界束缚,形成节点交互,整合创新发展要素,汇聚国际高端资源,与全球的产、学、政、金、研等领域的创新要素紧密合作,同步线上线下网络平台,突破地域与空间限制,为创业者提供从创业第一步到每一步的全方位支持,打造真正的‘精益创业’平台。”
在黄海燕的规划中,太库将成为每个创业者心目中理想的“创业者国度”。而对于浦东新区来说,新开业的太库,与其说是孵化器,其实更像一个在整个创新创业链上的重要节点,它将国际上的创新资源引入浦东,同时,将浦东好的适应国际化的创新资源推向国际市场。这样就使得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国际视野。
“浦东要努力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就应该具有国际视野,聚集全球资源,参与国际竞争。现在我们说浦东要打造全球资源配置节点,这也包括创新资源的配置。”唐石青说。
“从两方面理解,水平的维度上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垂直的维度上是国际影响力。”在唐石青看来,前者指量,后者指高度。从孵化器来说,若只是铺开面积、广泛撒网做数字工作,“全球影响力”从何而言?规划、布局、摸索,浦东孵化器的每一步都要紧紧踩中“痛点”。
联动全球的创新资源,在不断融合中提升综合能力;找准全球创业的“台风口”,在不断融合中进入“全民创客”时代。据了解,张江核心园正在建立“国际孵化器”,将和以色列共同建设一个创新中心。此外,美国硅谷几家世界知名互联网企业也把目光投向了张江,有望共同在此设立众创空间。
尾 声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又一次,上海被推在了发展前沿。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浦东“二次创业”再次起航。“上海有强大的工业作为支撑,我们不仅要做轻创新,也要做重创新即技术创新。”唐石青说,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轻创新,颠覆了生活方式、产业模式,时代发展需要轻创新,但“跨时代的东西一定不是轻创新,一定是重创新。”芯片、发动机、新药等等都将是上海大有可为的领域。
“重创新需要积累,我们搞科创中心建设,需要持续、一以贯之的态度,更需要对整个过程有一种宽容和耐心。”唐石青认为,资本力量更偏好于能够快速实现拉升的轻创新,而漫长的重创新则需要政府力量填补。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已经集聚了大量科技创新产业和企业,下一步应该由从原来招商引资的高科技产业园区,逐渐变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地,变成一个科学城。”对于未来,唐石青如此展望。“总而言之,浦东要创建科创中心的核心区、引导区,最终成为溢出区,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