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优劣难以分辨五常大米市场调查
- 发布时间:2015-07-01 08:32:15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王全宝
近年来,五常大米屡次被曝出造假问题。业内人士估算,黑龙江五常大米年产量至多为105万吨,但目前全国市场上标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万吨。这意味着,市场上90%的五常大米都是掺假的。
记者深入黑龙江省五常市当地调查采访发现,目前五常大米造假出现了升级版——“调和米”。所谓“调和米”,又称为“勾兑米”,就是将外地水稻或者五常当地产的非稻花香品种的水稻掺到传统的五常稻花香中,按不同比例勾兑而成“调和米”,最后以稻花香所占比例核定价格。
五常大米之乱,既包含大米产业品牌保护和监管的困境,也体现了大米生产和销售环节所衍生的这条灰色利益链的野蛮生长。
外地粮勾兑五常大米
近年来,市场上的黑龙江五常大米造假泛滥。这些问题大米包括“杂牌米+香精”,以及“调和米”掺假等。一个重要的造假手段,是收购外地的水稻到五常并倒卖给当地大米加工企业,再勾兑成五常大米进行销售,从中赚取丰厚的利润。
6月4日,在五常市公安局启智派出所,李润民接受了采访。李润民称,他的儿子李赫奇在做水稻生意,一再强调自己并没有参与倒卖水稻。
去年,李赫奇毕业后没有找到正式工作,一直在家待业。10月,秋收季节,看到有人从外地往五常贩卖水稻,赚取大笔利润,于是李赫奇也开始想做水稻生意。
“儿子大概凑了八九十万元,他就开始倒腾水稻。”李润民告诉记者。
李润民介绍,在生意好的时候,每车水稻能挣到3000元~5000元;但在不好的时候,还有可能赔钱。收购的水稻一般是从黑龙江佳木斯、牡丹江、依兰附近购买的“假长粒”,也有部分是在五常当地卖的稻花香。
官员涉嫌担任掮客
2014年底,有媒体曝光五常大米勾兑事件,五常市开始严查从外地将水稻运往五常的车辆。
李赫奇和邱实从外地往五常贩卖水稻也发生在此期间。据调查,目前从外地向五常贩卖水稻已经形成巨大的利益链。
这些“隐形米商”从外地收购水稻,再倒卖给五常市的加工企业。这样一转手,一斤水稻可以挣0.3元~0.5元,每车水稻最低装载在30吨以上,每车水稻能挣1.8万~3万元。
对于倒卖外地大米到五常再进行勾兑、造假的行为,五常市政府部门也曾组织工商、质检、公安等多个部门联合打假,甚至采取了“四门落锁”的方式封锁外地水稻进入。
知情人表示,尽管政府采取封堵措施,但勾兑、造假现象并未得到遏制。参与者既有个人,也有企业,甚至有个别政府官员也参与其中。
五常市粮贸商业街上聚集了多家水稻种子经销处以及大米销售企业,某家企业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表示,五常市某位现任官员拥有该企业的股份。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五常市的一些官员或明或暗参与当地大米种植、生产和销售,有的官员在大米加工企业持有干股,有的则是通过亲属持股,甚至有些官员以顾问的身份在企业中担任职务。
“近些年五常勾兑大米催生了大批掮客,这些掮客大多有政府官员背景,暗中操纵大米的买卖。这些五常市的掮客能从外地收稻,并且顺利通过政府设置的关卡,再卖给五常市的加工企业。”上述知情人说。
“调和米”的监管困局
知情人士透露,在五常市,往大米里加香精、蜡等添加剂的造假行为现在已经很少。一些企业为了逐利又开始打“擦边球”,现在更普遍的造假方式,是将不同品种水稻掺在一起加工成五常大米。
“现在最难治理的造假是勾兑大米,也就是‘调和米’。这种造假现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他说。
6月3日,针对“调和米”问题,五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春雷表示,目前国家大米质量标准是(GB1354-2009),而五常大米因其质量好,执行的是更高的国家推荐性标准(GB/T19266-2008)。虽然五常市政府部门不允许企业“掺米”,“但企业掺米违犯了哪条法律呢?”
他进一步表示,五常其他水稻掺稻花香,执行国家推荐性标准,标注“五常大米”,是合法的;外地稻掺稻花香执行国家标准,不标注“五常大米”也是合法的;而外地稻掺五常其他稻,执行国家质量标准,不标注“五常大米”也没有违法。对于符合质量标准的大米,政府部门没有权力阻止其加工和销售。
“‘调和米’就是一种造假行为,政府是绝对不允许大米加工业企业在五常本地生产‘调和米’的。”五常市农业局副局长王汝壮却表达了另一种不同的看法。
“‘调和油’是指质量比较高的油品,而‘调和米’则带有调侃的意味吧。”王汝壮说,大概六七年前,政府开始在市场上发现了五常“调和米”。“生产‘调和米’是政府坚决不允许的,质检、工商部门都会进行严格监管的,‘调和米’实际上是一种造假行为,影响政府信誉”。
对于五常大米品牌保护以及监管问题,记者联系了五常市市委书记辛敏超进行采访,其未予置评。(据《中国新闻周刊》)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