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大山斩断“穷根”
- 发布时间:2015-06-25 00:29:50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排排巴渝风格的“小洋楼”依山而建,街道宽阔整洁,医院、学校、超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居民生活井然有序……这是记者近日在位于大巴山腹地的重庆城口县岚天乡场镇看到的景象,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西部国家级贫困县的乡镇。
2009年起,岚天乡启动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截至目前,已有408户1635人从生活条件恶劣的高山上搬迁到场镇集中居住,占全乡总户数的45.3%,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效益农业,搬迁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44岁的谢昌平以前家住岚天乡红岸村。她说,当时从村里到场镇只有一条1米多宽的土路,走路最快也要1个小时,雨雪天气根本不敢走,家里有几亩坡地,只能种点玉米、土豆自己吃,基本没有什么收入。
2011年,通过政府补助和自筹资金,谢昌平一家4口搬迁到场镇上,住进了二楼一底的“小洋楼”。她说:“现在看病、上学都方便,农家乐去年的收入有三、四万元,乡里组织大家种的核桃、板栗每年也有大约一万元的收入,这么好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是城口县大力开展生态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地,集“老边山穷”于一体,多年均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城口以“人口下山、产业上山、产品出山、游客进山”为发展思路,探索出一条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与乡村旅游扶贫、特色效益农业融合发展的扶贫之路,让贫困群众“搬得动、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不仅是岚天乡,在东安镇兴田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楼”,搞起了乡村旅游。目前,兴田村共有农家乐50多家,去年该村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收入1500余万元。
48岁的村民冯永均说,2008年城(口)巫(溪)公路通车后,他家就从高山上搬迁到了公路沿线,2010年,在政府的帮扶补贴下,他通过贷款等方式投资近100万元办起了“大巴山森林人家”农家乐,去年纯收入达40万元。“活了这么大岁数,从没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的群众选择返乡创业。47岁的兴田村村民龙明安已在武汉打工10余年,今年3月选择返乡创业,他通过各种渠道筹资100多万元办起了农家乐。龙明安说:“在外面打工很累,收入也不稳定,回来搞乡村旅游收入更高,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城口县46个村实现整村脱贫,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5.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681元增加到2014年的6491元,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城口县扶贫办主任王晓斌说,以往多是“输血式”的就地扶贫,但城口山大沟深,农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极高,扶贫款用在这些地区就像扔到水里的一粒米,泡都不冒一个。如今将扶贫款整合起来实施扶贫搬迁,将其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到了“一迁活全局”的效果,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将贫困群众搬出大山,既可实现贫困农户搬迁致富,从根本上摆脱‘穷根’,又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王晓斌说,城口县将进一步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尤其对特困群众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搬下大山奔小康。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