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担忧限时办结难免花钱买平安
- 发布时间:2015-06-19 08:30:53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地方“吐槽”信访督查
■程姝雯
今年5月,中央信访督查组分赴山西、江苏、上海、海南、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6省(区、市)实地督查48件信访事项。这是今年第3次实地督查,也是2013年7月信访督查改革后,中央督查组第7次出动。至此,中央督查组的足迹已覆盖26个省(区、市)。
不断揭开神秘面纱的中央督查组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不做“包青天”又做什么?
“中央督查组来了才看到规划图”
5月18日,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的王景富被请到县信访局与“上面领导和专家”见面。去年,他和58位村民给国家信访局写了4次联名信,反映县里一个项目存在违规征地、开发商私自改变土地用途的问题。“征地时说建‘中心市场’,公益项目大家都很支持,可去年竟有开发商进场要建商品房。”说到激动之处,王景富从座位上站起来,搓手跺脚。
中央信访督查组当即要求相关部门拿出规划图和征地协议。事后,王景富表示,这是自征地以来第一次看到规划图,图中虽有商品房的规划,但征地时并未告知村民,“反映这么久,总算有了个答案”。
中央信访督查组到地方实地督查,“效果”往往立竿见影。甚至一些久拖未决的信访事项,在督查组抵达前几天甚至当天,出现,新进展。
地方最怕限时办结
面对中央督查组,地方的心态更为微妙。5月16日,中央督查组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约见信访人吴大海,60多岁的老吴一口气提出征地补偿要求:要按所征地招拍挂价格的1/7、也就是26万元/亩的标准补偿。与中央督查组谈话结束时,他依旧情绪激动,挥着双手、提高嗓门说:“今天领导们来如果也不能解决,那么我还是要去北京反映问题的。”
县信访局长无奈地摆手:“老吴就是比较固执,还是得想办法慢慢做工作,急不来。”
在督查中,多地信访局负责人曾“吐槽”:千万不能“限期解决”。
“一旦要求限时化解,地方难免会突破政策,花钱买平安。”福建省信访局一位工作人员坦言,此前信访督查及信访案件交办中,曾出现类似状况,结果政府花代价解决了一个问题,却引发更多问题,让信访人觉得“大闹才能解决”。
“花钱买平安一定要刹住车”,谈及这个问题,山西某地一位信访局长很是感慨:现在信访部门感到最难办的就是进京非正常上访,“大多都是给过钱的”。“中央督查组也最担心地方为了化解问题而突破政策界限,所以每到一地,这话都要重复说上好几遍。”国家信访局综合指导司司长林完红说,信访人诉求明显过高时,督查组也会旗帜鲜明地指出,打消信访人提出的不合理诉求的念头。
督查组不是“包青天”不能越位
尽管中央督查组面见信访人时,一般并不公开身份,但有的信访人凭着口音就能猜出督查组是“上面的领导”,在信访人看来,中央督查组就像“包青天”。但中央督查组并不认可“包青天”的说法。
“督查组不是‘包青天’,就是‘包青天’也解决不了所有信访问题”,一位曾参与督查的省级信访局负责人说,解决信访问题的责任主体在当地,中央督查组不能越位。
他认为,“不越位”中尤其重要的是,中央督查组不能给信访人“许愿”,“地方更熟悉情况,中央督查组走了,后续解决也还得靠地方按政策来做”。
多地信访部门负责人表示,希望中央信访督查组“到位不越位,督办不包办,帮忙不添乱”,不要把信访“往上引”,让信访人觉得去北京才有用。
信访督查应成为政策“晴雨表”
“10多人花10天时间,如果只化解几件信访事项,‘性价比’未免太低”了,国家信访局督查室副处长陈明指出,对中央督查组而言,推动矛盾化解仅是第一步,还要重新审视信访工作自身。在他看来,考量中央和地方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执行落地情况,从个案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普遍性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也是实地督查的应有之义。
每次督查后,督查组会梳理发现的政策性问题,向中央信访联席办及相关部委和地方反馈。“信访部门不是政策制定者、也不是执行者,没有部门利益,能跳出来,更客观地找出其中的问题和症结所在。”
在山西吕梁督查采煤沉陷引发的信访事项时,全国政协委员李晋峰认为,这不仅在山西很典型,也是全国煤矿富集区都有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且今后会越来越多,应通过信访督查形成“样板”,推动国家和省级层面建立相关的制度,“所以,信访督查选择案例也很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央督查组的示范带动下,今年以来,福建、浙江、四川等省也开始在省内组织实地督查,邀请媒体记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参与。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李皋认为,这样的信访督查已走向常态。
数据显示,在前6批督查的175件信访事项中,超七成已有进展,其中59件化解和办结,71件已有化解方案,正在落实。
(据《南方都市报》)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