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航空科普不能“一摆了之”

  • 发布时间:2015-06-19 08:30:36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怀仁

  6月8日,笔者从某大型机场乘机飞往福州。在从安检通道走往登机口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有几个架子上摆放着许多实用的科普册子,如《航班延误常识解读》《旅客安全指南》《航站楼指南》《就这么“检”单》等,图文并茂,设计精美,内容很翔实,读来很受用。然而,很少有人阅读或领取这些册子。

  这让笔者很纳闷:是过往的旅客很少注意到还是大家不乐意读?是册子编得不够好还是内容不实用?是这些册子摆放的位置不对还是其他原因?在候机的3个多小时时间里,除了笔者外,没有一个人前去领取或翻阅这些科普读物。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样一堆的科普册子摆放着,的确是有点儿“冷冰冰”。特别是在“低头族”越来越多的当下,在强调“互联网思维”的今天,如此“一摆了之”的航空科普读物受冷落也是着实在情理之中、意料之中。即使册子本身的内容再好,缺少互动、缺少接地气的渠道,航空科普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没有解决,还只是“自说自话”,还是一个巴掌在拍。

  以《航站楼指南》册子为例,其中的内容非常丰富,可谓是手机上的“机场”。只要旅客扫描二维码,便可享受到许多服务:主动推送航班动态,查交通查天气查服务,在线预订餐饮……但问题是,不是这个册子摆在这儿,也不是这个册子上有个二维码,就有旅客用,得想方设法让旅客看得到、用得上才是关键。如果当旅客一进入该机场,机场服务人员就能及时提醒旅客在哪里可以领取这些册子,主动引导旅客扫描二维码,这样可能会更好。

  航空科普必须摆脱“一摆了之”的困境。在人们接受知识的渠道多样化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要真正使航空科普深入人心,就要强调“受众意识”和“互联网思维”,就要注重互动,对接旅客需求,说旅客想听、爱听的话,更要对接旅客接受航空科普的渠道,按照旅客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利用旅客能够用得上的渠道普及相关知识,以便让其真正发挥作用。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