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打造大景区 构建丝路黄金旅游带
- 发布时间:2015-06-10 05:34:23 来源: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打造大景区 构建丝路黄金旅游带
秦娜
“一流的资源,三流的开发”曾经是我省旅游开发的真实写照。而如今,这一历史将改写。
2014年,《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景区总体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旅游大景区建设全面启动,甘肃旅游将就此步入新时代。
打造旅游大景区恰逢其时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丝绸之路再度走入人们的视野。重振丝绸之路为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带来了无限机遇,也为正处于黄金发展期的甘肃旅游带来新的生机。
而长期以来,甘肃捧着旅游资源富集的“金饭碗”,却过着“穷日子”。景区整体规模小,接待能力低,游客逗留时间短,平均花费少。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不够、转化利用滞后成为制约甘肃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
一面是机遇,一面是瓶颈,如何把握机遇,破除瓶颈?甘肃给出的答案是:建设旅游大景区,加快改革步伐。大景区即建设体量大、旅游项目多、吸纳能力强、功能配套完善,管理统一顺畅,过夜游客平均停留2天以上的景区,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品牌效应、巨大的带动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甘肃建设大景区既是国家战略实施的实际需要,也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我省构建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的重要路径。只有通过建设大景区,充分发挥其聚集要素、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才能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我省提出,到2020年,建成年接待游客达到300万人次以上的20个大景区,成为全省旅游业的重要支撑和第三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同时确定了两步走的战略,即到2017年,率先建成百里黄河风情线—锦绣丝路园、敦煌莫高窟—月牙泉等8个大景区;到2020年,建成大云寺—王母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12个大景区。
大景区建设号角全面吹响
大景区建设的集结号吹响后,全省各地快速响应,首批8个大景区的建设初步方案已陆续完成,第二批12个大景区也正在编制改革方案,大景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张掖市确定了将优质资源向大景区配置,将招商引资向大景区聚焦,将项目资金向大景区整合,将扶持政策向大景区倾斜的大方针。筛选确定年度总投资20亿元的32个新建、续建重点旅游项目,开工建设张掖丹霞七彩镇等21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9666万元。同时,组建了山水文化旅游集团,搭建起全市最大的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并启动编制张掖文化旅游商品开发规划,研发设计一批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必购商品”。
嘉峪关市组建了大景区管委会,将统筹开发旅游资源,并明确了“三圈四线”的嘉峪关大景区建设总布局;天水市正在组建大景区建设管委会,提高建管会领导管理层级;平凉市支持崆峒山和大云寺·王母宫两大旅游集团公司上市融资;兰州市围绕百里黄河风情线大景区,正在重点建设河口古镇、黄河楼、天斧砂宫等精品景区;敦煌莫高窟等景区的5A级景区创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大景区建设的全面展开,迅速拉动了我省旅游投资。据统计,一季度我省共建设旅游项目642个,总投资2522.2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1.49亿元,总投资增长67.1%,实际完成投资增长30.64%。
陇原大地上,正在进行一场火热的旅游开发。
推动甘肃旅游再上新台阶
建设旅游大景区,最终目的是促进旅游业发展。按照《规划纲要》,到2020年,全省接待游客将达到3.6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5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旅游业真正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大景区建设是对我省现有景区品质的一次全方位提升。通过大景区建设,景区基础设施将全面完善,智慧旅游建设将加快。同时,景区外围交通、环境等配套条件将显著改善,城镇化水平将大幅提高。敦煌将率先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按照国家旅游城市建设标准,把兰州、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天水、平凉7市打造成国内文化旅游名城。同时,在20个大景区示范带动下,到2020年,市州将建成30个精品景区,县区建成50个特色景区,全省形成“235”布局的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体系,全面推动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和转化利用,带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大景区建设将对我省现有旅游模式进行一次大调整。主要体现在3大转变上,即推动我省旅游资源由多头管理、粗放开发向统筹整合、集约开发转变;旅游产品由传统游览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服务由低层次、单一化向精细化、差异化优质服务转变。这对转型中的甘肃旅游也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大景区建设也是对我省旅游产品体系的一次创新。除传统旅游产品,还将打造度假疗养、参与体验、健身养生、民俗美食、体育探险等多元的旅游产品。结合我省旅游资源,低空飞行、中医保健、戈壁徒步、修行礼佛等都有望成为流行的旅游产品。为适应散客时代的到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将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优化整合联动线路体系,形成精品丝路线、黄河风情线、华夏寻根线、民族风情线、中医药养生线、红色旅游线等6条品牌线路。
可以预见,通过3到6年的努力建设,甘肃旅游管理体制机制顺畅,发展动力明显增强;旅游产品丰富多样,发展空间明显拓展;旅游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体系完善,区域联动更加紧密,市场占有份额明显提高;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有序,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保障能力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