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政府放权市场接力 合力推动出租车市场化改革

  • 发布时间:2015-06-03 07:41: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许小乐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支持还是打击“专车”的争论中,浙江义乌近日出台的《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工作方案》可算找准了方向。《方案》直击出租车管理体制要害,致力于放开出租车市场准入,明确政府不再管控出租车数量,取消营运权有偿使用费,出租车运价逐步从政府定价向政府指导价、行业定价、协商定价过渡,迈出了市场化改革破冰的关键一步。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出租车管理实行封闭的计划体制,政府严格限定出租车数量和价格。实际上,出租车服务源于私人部门,并不是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并不属于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政府通过行政许可的方式管控出租车市场无法消除乘客风险,却扭曲了市场供求关系,还强化了出租车公司的行政垄断,使出租车公司不仅可以不劳而获坐收“份子钱”,还能设立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别人进入。在数量控制、价格固化的卖方市场中,新的运力进不来(或沦为“黑车”),新的服务方式无法得到监管认可,乘客需求得不到满足,某些司机挑乘客拒载,服务质量低下,形成了“打车难”的痼疾。

  移动互联网支撑的众多打车软件和“专车”服务正在撬动封闭僵化的出租车管理体系。

  点对点的网上约车服务完全替代了出租车公司调度的功能,并使得大规模、定制化的车辆资源共享成为现实。司机、车辆的信息公开接受市场选择和监督,比政府发放行政许可更加透明。“专车”模式更是直接挑战出租车市场管制的合理性。在支持与取缔的反复较量中,私家车能不能载客、付费拼车为什么处处碰线等问题浮出水面。一些方便乘客出行的服务方式遭遇监管困境,表面上反映了当前管理方式跟不上市场创新的脚步,实质上反映出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的背离。因此,认清出租车市场的市场属性,理顺出租车行业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出租车市场化改革的起点。

  出租车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但市场化改革不是靠一纸文件就可以稳步推进的,各地历史上形成的盘根错节的利益格局必然会对改革形成诸多挑战。

  对于政府管理部门而言,现行的监管法律对专车服务属性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专车服务中的乘客、司机以及运营平台承担的法律责任和权利没有明确。一些专车公司对专车司机缺乏严格审核培训,车辆的保险不齐全,乘客权益尚无明确的保障。若一下子放开出租车市场,政府直面庞大的市场主体,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经验。对于出租车公司而言,各类打车软件和“专车”的出现架空了出租车公司的功能,一些出租车电召业务陡然下降,低成本加补贴的运营模式使传统出租车公司难以招架。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放开了牌照管制,传统出租车公司手里的牌照不再值钱,市场垄断优势不复存在。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专营模式下的“旱涝保收”的状态遭到市场竞争的冲击,生意的减少直接导致收入下降,利益受到损害。

  因此,稳妥推进出租车市场化改革,需要稳妥地处理好监管部门与运营平台以及传统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政府要取消行政权力对出租车市场的管制干预,把出租车行业真正还给市场。将资质审核特许专营变为登记备案,司机可以租用出租车公司的车辆,或加入叫车平台,也可以以个体户形式依法独立运营。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入条件,让众多原本处于灰色地带的社会运力参与到出行服务中来,在阳光透明的市场环境中公平自由竞争。全面放开价格管制,让市场需求决定价格,不能采取看似折中的价格“双轨制”。要营造良好的市场法制环境,建立司机和车辆可靠的备案追溯制度,保证违法犯罪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着重从行业的层面整合各家运营平台的数据,建立实时可靠的电子信息化监管平台。

  运营平台不能坐等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而是要主动与政府监管部门对接,使出租车行业监管不至于陷入真空。要强化自身监管手段,严格司机审核培训的标准流程,建立司机和车辆的评估和认证机制。部署出租车GPS定位系统,将司机和车辆信息提供给监管部门备案,帮助监管部门建立起新的监管手段。传统出租车企业应当主动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手段,发挥长年积累的资源、管理、品牌优势,对服务管理进行改造优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出租车市场化改革短期必然会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巨大反弹,也可能会对现有出租车司机利益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但长远看来必定有利于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改革大幕已经拉开,我们要以务实的态度,取得改革最大共识,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减缓改革对现有体制的冲击,特别是采取合理的方式减轻对个体利益的伤害,尽可能实现平稳过渡。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