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服务进入出租车市场,利还是弊?
- 发布时间:2015-01-09 04:37:29 来源:今日早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日前京沪等地相继封杀“滴滴专车”,引发业界热议——
“专车”服务进入出租车市场,利还是弊?
交通运输部:鼓励创新,但禁止私家车参与“专车”经营
□本报记者 金梁
2014年下半年,打车软件市场的硝烟还未散,升级的“专车”服务便火了起来,其中有快的打车旗下的“一号专车”、滴滴打车旗下的“滴滴专车”,以及刚从国外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Uber(优步)。
据了解,“易到用车”、“神舟租车”也都有意加入“专车”市场。
一个“专车”订单,有专用司机上门接送,价格虽说要高一些,但仍有大量的消费群体存在。相比之前打车软件“火拼”时投入大量补贴,“专车”的盈利模式更为明确,因此,各路企业纷纷加入“专车”市场。
麻烦开始来了。去年12月,上海有关部门把“滴滴专车”定性为“黑车”,打响了封杀“专车”的第一枪;进入2015年1月,沈阳、济南等城市也纷纷出手围剿;近日,北京也首次公开认定“专车”有非法运营之嫌,如认定为黑车,可罚2万元。
到底是管理部门不接受创新事物,监管太严,还是“专车”服务本身就有问题?矛盾焦点都集中到了成为“专车”的门槛上。
记者在采访各家企业时,他们都表示自己是“1+1+1”的模式,以显示自己正规,即登记注册过的平台发布信息;由租赁企业提供汽车;第三方企业提供司机。
但事实上,尽管各家企业极力否认,但私家车变身“专车”的现象,在记者采访中屡见不鲜。
有车、有驾照、有保险就能应聘
近日,记者在Uber的官网看到一个招聘司机的页面,分三个类别招人。其中的UberX系列,招聘内容显示:至少21周岁,具备个人运营执照以及个人汽车保险,即可注册成为Uber的专车司机。
另外,在智联招聘网站,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招聘信息,名为“Uber优步让您的车辆成为创收神器”,招聘方是御驾(上海)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记者在网上查询后了解到,该公司正是Uber首站进入上海时注册的企业。
这则招聘广告上写着:“2014年2月,优步正式进入中国,目前用户量增长迅速,供不应求,现诚招司机及车辆与我们合作。我们使用政府鼓励的私家车拼车模式,政策上安全可靠。”
介绍内容还包括:“在顾客旺盛时期,每一单的收入在30元左右,每小时可以做两到三个单,效率最高的司机每周可接受70个单,进账达6000—7000元,公司每周向你付款。”
“也许您的车并不常开,却放在家中白白折旧。我公司的商业模式可将闲置资源利用起来,让您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上线。”
记者的朋友徐先生,家有马自达一辆,对于这样的招聘信息很感兴趣。“‘专车’司机不需要固定时间上岗,空的时候去拉上几单,可以赚点外块。”
于是,记者也尝试性地进行了注册应聘。三天后,记者就接到了杭州Uber方的培训电话通知,对方要求第二天前往位于杭州世贸丽晶城的一个地方培训,并需携带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汽车保险证明等。
至于车辆是否属于应征者本人,对方表示并不重要,不论是亲戚朋友的车,还是单位的车子,都并没有关系。
“整个培训就一个多小时,然后就可以上岗了,主要就是教一下大家怎么使用Uber司机端软件。”对方在电话里说。
记者后来了解到,杭州Uber的办事处正是在世贸丽晶城。
各“专车”平台否认雇用私家车主
去年12月份,记者多次体验打车软件“专车”服务,包括“一号专车”、“滴滴专车”、Uber等多个专车软件。在与司机的沟通交流中,记者发现,提供服务的司机大多是私家车车主,且车辆都属于他们本人。
“我是下班后出来拉拉活,只要在‘专车’客户端一上线,等着系统派单就行。软件方目前给的奖励还是很多的。比如拉你这一单活在30元左右,软件方还会再补贴我30—60元。杭州交通高峰期的时候,补贴会多一些,平时没那么多。”一位专车司机透露。
明明是私家车主,因为使用了一款互联网软件,摇身一变成了“专车”司机。这会不会成为“黑车洗白”现象?合法吗?
但是,各“专车”平台并不承认私家车这一回事。
例如,Uber在接受采访时候就显得百般“曲折”,显示该公司杭州区公关负责人表示不接受采访,又转到其总部的一位负责人,之后又转给了杭州区总经理。
整个过程只能以邮件的方式交流,对方不提供任何电话采访的机会。
“我们只和正规的租车公司合作。在杭州,我们的合作伙伴还包括很多正规大型国营租车公司,通过优步领先的技术平台,合作伙伴可以更合理调配车辆,大幅提高其运营效率,减少资产闲置,从而提高营收。”对于招聘私家车主成为“专车”司机的问题,Uber杭州区总经理汪莹如此回答。
关于“专车”司机的门槛设置,汪莹解释,Uber平台上提供“专车”类服务的合作司机由合作伙伴,即租车公司雇用,并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推荐,之后还将核查相关证件和资质、违章记录等信息,并进行服务标准、礼节、软件使用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胡先生,新加入Uber成为“专车”司机不到两个月。他私下告诉记者,应聘“专车”司机时,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他提供了相关证件后,就很轻松地上岗了。一旦遇到有关部门检查,他们必须统一口径:表明提供服务的是租赁公司的车辆和员工。
记者查阅了这一两个月来体验产生的“专车”账单,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账单上都注有“您搭乘某师傅的车辆,代表杭州某汽车租赁公司签署”。
但其中不少“专车”司机,都当面向记者承认自己是私家车主。
一名“专车”司机向记者透露,“专车”平台和司机的车资和补贴分账比例一般为2:8,油费等由司机承担,“专车”平台或司机还会额外拿出一笔钱给租赁公司。
是“专车”还是“黑车”界线模糊
打车软件“专车”服务自进入市场,就面临着技术“先锋”、“扰乱市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早在去年10月份,杭州就曾向一位提供相关服务的私家车主开出第一单万元罚单。由于行业管理体制不同,杭州地区希望通过这类案件的处理,能监督打车软件平台自律自查。
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何广云曾向媒体表示,“专车”服务的“1+1+1”模式涉嫌非法营运,对于最终的定性和查处,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还要与车管、工商、工信等相关行业主管单位讨论后才能做出判断。但是,私家车变“专车”司机这种现象,肯定是非法营运。
话虽如此,但真正查的时候却没这么容易。私家车主开的“专车”与普通车辆长相一样,难于识别。查处黑车,往往是在机场、火车站等下客区,当乘客与黑车司机发生交易时抓现行,而“专车”使用的是线上支付,根本没有现金交易的环节。
另外,在查处黑车时需要乘客配合,不然,不足以对黑车司机进行处罚,而“专车”是乘客主动叫来的,谈何“配合”。
另一方面,“专车”平台也是连连自辩无辜。记者在采访“一号专车”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招聘司机时绝对不会面向私家车主,合作方都是正规的租赁公司。
记者从58同城等多个网站看到,“一号专车”和“滴滴专车”招聘司机的广告多如牛毛,但发起者皆是一些租赁公司。
有个尚难得到证实的说法:租赁公司对外的所有招聘司机的广告费皆由“专车”平台承担。
而对于Uber直接对外招聘私家车主,而非通过租赁公司代理的现象。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各地区有运营资格的租赁企业都与一两家‘专车’平台签订了协议,其他‘专车’平台晚了一步,因此只能直接招募私家车主。”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