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榕兴起艺术品“微拍”门槛低真假难辨

  • 发布时间:2015-05-21 09:34:40  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福州晚报记者

  赵铮艳 文/摄

  近半年来,福州古玩艺术品拍卖搭上了微信社交平台,“微拍”迅速流传。一些在圈子里小有名气的人士定期在微信上组织小型拍卖,吸引了不少人参加。业内人士指出,快速发展的微拍可作为正式拍卖会的补充,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和监管的缺失,也使得微拍存在一定风险。

  现象:低门槛艺术品微拍

  在榕渐火

  今年3月以来,每晚七八点,艺术品爱好者刘先生就开始盯着手机里的微信群。原来,在朋友介绍下,他加入了福州本地组织的古玩微拍群。仅字画微拍方面,刘先生就加入了5个群,也低价拍过几件藏品。

  福州晚报记者在刘先生加入的其中一个命名为“三坊七巷微拍”的微信群(如图)看到,近500人加入该群,一次微拍大约有10多件藏品,所有藏品都是无底价起拍,由各群友自由竞价,最后由价高者得。便宜的字画只要1000多元,贵的30000多元。

  “微拍基本上都是入门级藏品,朋友间互相介绍的,也算是熟悉的人在操作,所以大家的信任度还比较高。目前福州这个圈子并不大,一旦发现藏品是假的,或者成交后不给钱,一起玩收藏的朋友都会知道。”刘先生说。

  据了解,去年底,福州最早兴起的是寿山石微拍,发起人以圈子里小有名气的鉴赏人士或者开寿山石店的商家为主。到今年3月,古玩字画等也兴起了微拍,藏品有的是群主自己的,有的是群友想转手,委托群主帮忙微拍的。

  目前,福州有10多个人气较旺的古玩微拍群,由于这些微拍基本上采取定时举办、无底价、零佣金的方式操作,藏品种类丰富、档次不一,吸引了不少藏友参与。一些微拍群甚至以不定时派发红包的方式吸引人气。

  探因:市场空间大

  正式拍卖少

  对于福州微拍渐火,业内人士指出,这主要是由于本地正式的古玩艺术品拍卖会数量少,不少民间藏品缺乏流通渠道,而参与便捷、除了网络流量费外基本零成本的互联网社交平台迎合了市场需求。

  “福州举办的正规拍卖会场次不多,有的拍卖行一年也举办不了一两场拍卖。”一家拍卖行的负责人告诉福州晚报记者,拍卖行组织一场拍卖,前期的拍品征集、图录制作、场地租用等环节都会产生成本,因此组织拍卖必须考虑到成交的情况,不会随便组织。而且,考虑到佣金方面的收入和人力成本等问题,档次太低的藏品,正规的拍卖公司一般不会过多考虑。

  “微拍则不同,门槛很低,主力拍品价格也不过数万元,只要加入微信群,就可以把艺术品晒出来,喜欢的人就可以竞买。一次拍卖一二十件,成交与否也无所谓,想什么时候组织都行,这种灵活便捷的优势对于正规拍卖公司来说不是轻易能做到的。”该负责人说,微拍受欢迎,正是因为它填补了市场需求,可以作为正式拍卖会的补充。

  提醒:法律有待健全

  真伪无保障

  对此,业内人士也提醒,微拍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艺术品的流通,但其本身的风险值得注意。福州寿山石行业协会有关人士指出,目前个人组织的网络拍卖活动不太规范,微拍是不受拍卖法律保护的。我国的《拍卖法》在1996年正式颁布,《拍卖管理办法》在2005年出台,时间都较早,只对拍卖活动各个环节作了规定,并未考虑到网络在拍卖中的应用。网络拍卖相关的法律法规呈滞后、缺失的现状。

  “微拍只要一部手机在手,在全国各地都能参与,随着微拍群的不断壮大,成员难免鱼龙混杂。在一些微拍群里,参与微拍的藏品存在夸大宣传的现象。”福建一家拍卖行负责人邹先生认为,由于参与微拍的人士中,有不少是缺乏经验的业余爱好者,或者是入门级藏友,这些藏品最后的成交价也存在虚高的问题。

  邹先生还提醒,目前微拍没有向工商、文化部门等报备,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藏品的真伪没有保障。虽然有的微拍群会要求“供群友学习的仿品须文字注释”“赝品可以退货”,但参与者应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尤其对私下交易要慎之又慎。

  □相关链接

  微信拍卖简称“微拍”,其以微信公共平台为载体,每场拍卖进行时,先由拍卖方将拍品的图片及其他信息上传到公共平台及朋友圈里,进行“预展”,然后由参与者自由竞价。所有关注拍卖平台的客户均有资格竞拍。竞价者可以在公共平台上留言,写清竞拍人、联系方式及所出价格、拍品序号。有的拍卖平台在预展期间就可议价成交,有的拍卖还引入“一口价”模式,允许买家对拍品直接出“一口价”落槌成交。近一年来,全国范围内冒出了数百个微拍群。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