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优先改善末端交通道路设施

  • 发布时间:2015-05-21 04:29:31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李蕾

  城市中,要形成一定网络密度、服务便捷到位的末端交通,无论是出租车,还是区域公交,都需要优先改善相配套的道路设施。

  末端交通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硬件设施的改善,另一个是软件服务的提升;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的提升则无从谈起。主干道要有支路,小路,才能通过“微循环”延伸至住宅区、办公区、商业区等。

  支小路网密度不够

  上海主干道的密度比较高,但是支小路网的密度还不够。在老城区,道路宽窄不一,支小道路建设或使用不科学、不到位的现象并不少见。而在郊区、新城区,大马路多、断头路多,支小道路规划、建设有所滞后,数量也不够。长期以来,大马路、大跨向的道路建设一直更受重视,如北横通道、沿江通道等大工程,而断头路、小马路的建设与完善,受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可是,如果没有末端网络,交通便利是不可能便捷地做到“门对门”的。

  一些道路建设之初的预估赶不上变化,也需要及时调整。比如,在修建中环线的时候,田林路被截断了,但当时流量并没有那么大,田林路两边的道路,如漕宝路、吴中路等,可以分流交通;但随着流量的增长,田林路的流量需求也在增长。因此,有关方面准备建一个田林路的下穿地道,这个地道建成后,对漕河泾开发区和田林地区的沟通将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一公里”的衔接问题,首先要先解决断头路、道路宽窄不一等问题,同时完善支小道路的路网结构、密度,及支小道路的路况质量等问题。看似是小路,实则大大影响百姓出行方式和便捷程度,因此不仅要解决,而且要尽快解决。

  精细化设计“微循环”公交

  建立在支小道路基础上的“微循环”公交服务,必须兼顾联通、便利、路网串联。

  “微循环”公交线路的设计是细活儿,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仔细设计,包括公交巴士的车型、走向、线路、发车频率等。最初的“社区巴士”,早晚高峰时,乘车的人很多,但当中一段时间乘客很少。于是,公交公司减少运行车辆。但车辆减少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发车间隔时间拉长,导致乘车的人越来越少,或不得不选择乘坐“黑车”。如此恶性循环,百姓出行仍不便利。而像小陆家嘴区域的“微循环”公交——金融城一线、金融城二线,设计的目的就是将从2号线出来的白领送至各个写字楼。这些公交线路,每个站点间隔不长,一般200米-300米左右,上下班高峰,白领都会自觉排队等候。这些“微循环”服务需要有精细化的设计,既要考虑百姓的出行需求,也要考虑运营成本,并不是简单开一条线路即可。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