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合作 构筑甘肃金融新格局
- 发布时间:2015-05-20 06:21:51 来源: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王晓
近年来,我省金融扶贫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截至2014年末,全省在六盘山区、秦巴山区和四省藏区“三大片区”累计设立金融机构服务网点3200多个、助农取款服务网点1.1万个、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2800多家,基本实现了贫困地区有网络的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2014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142亿元,同比增长24.3%,占全省贷款余额的37.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全年各金融机构向贫困地区投放贷款681亿元,同比多增104亿元。
这些数据反映出我省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省地处西部,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农村地区,更是扶贫的重点和难点。在面临经济下行的风险下,能取得这样的扶贫成效,与金融机构的精诚合作密不可分。正是各金融机构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十分注重联动互补,才开创了全省扶贫工作的新局面。
根据各自业务的不同,各大金融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农业银行拥有最多的农村营业网点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实现普惠金融上有着基础优势;中国银行有丰富的境外结算经验,对于产品走出去助益更大;邮储银行凭借网点量大、覆盖面广,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国家开发银行在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中更能发挥特长。正是各金融机构的优势互补,让全省的扶贫实现了无缝对接。扶贫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不是一个金融机构可以胜任的,比如在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上就需要权威的平台。2014年,我省为“三大片区”312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评定信用农户304万户,覆盖面接近90%,为扩大贫困地区农户信贷投放创造了有利的金融信用环境。合作突围,拓宽了自身发展路径,也放大了金融扶贫的效果。
新形势下,精诚合作将成为我省金融机构实现更好发展的一种手段。甘肃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段,扶贫效果倍增现象值得甘肃的金融机构深思。在扶贫工作上,已经凸显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在“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面前,能否复制扶贫的成功经验,由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主导,建立“一带一路”资金池,投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是我省金融机构需要深思的问题。只有利用各自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组建出金融联合舰队,打造经济走出去的突击队,以集中优势重拳出击。
合作,既是发展的需要,更是生存的倒逼。近日,温州民商银行获准开业,成为全国第三家获准开业的民营银行,这意味着我国银行业的准入门槛将降低,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将大步提速。民营银行不是“点缀”,它们将以灵便的经营模式,促进银行业充分竞争。还有互联网金融,将进一步加重金融业的竞争。最近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为银行业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创新之风。截至2014年末,网上银行个人客户数达到9.09亿户、新增1.5亿户、交易笔数达608.46亿笔;手机银行个人客户达到6.68亿户;微信银行个人客户约3666.81万户。
利润在下滑,竞争在加剧,但合作共赢的前景依然光明,金融机构只有放眼未来,才能走得更远。甘肃金融扶贫的实践证明,合作,已经成为传统金融机构成功突围的最佳选择。精诚合作,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创新了运营模式,在放大金融效应的同时,更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