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略:中国演出剧场存在剧场结构规模失衡等五个现象
- 发布时间:2015-04-13 08:1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3日讯 (记者邵希炜)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主办的2015“演艺北京”剧目交易会暨第5届道略演艺产业年会于4月9日至10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隆重召开。10日下午,道略演艺首席分析师毛修炳发布了《2014-2015演出剧场发展报告》,并解读了中国剧场存在的“五个现象”。
毛修炳
毛修炳表示,第一个现象就是演出剧场建设火热。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2014年,举办过商业演出的场馆共1706个,其中专业剧场868个,占比51%。去年新建并开演的剧场有33个,据毛修炳预测,未来3年还会有至少50个剧场兴建,投资额高达180亿元。因此,全国剧场建设快、资金投入大。
毛修炳表示,第二个现象是剧场结构规模失衡。数据显示,我国大型剧场占大多数,真正培育原创生态的小剧场比较缺乏。目前,全国600座以上的剧场占全国所有剧场的比重为58.4%,500座以下小剧场为364个,仅占41.6%。毛修炳表示,在美国百老汇,超过600座的剧场有40个,300座以下的剧场占比较高,能达到70%-80%。这些小剧场与很多实验团体合作,推出各种各样的实验性、创新性作品,如果反响好,再一步步进入到大剧场,进入到600座以上的商业剧场。毛修炳说:“从这个结构来看,全国的小剧场匹配是非常非常缺失的。因为小剧场基本上是原创实验性的演出比较多,这也是与当前原创下滑的趋势相对应的。”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第三个现象为剧场演出活力不足。数据显示,我国77%的专业剧场商业演出场次不足50场,绝大多数城市剧场的演出场次低于全国平均的46场。毛修炳表示,这方面北京、上海做得比较好,有很多活跃的剧场。数据显示,北京的剧场年均演出场次高达137次,上海为90次,广州为48次,天津为47次,其他城市的演出场次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6次。
毛修炳表示,第四个现象是剧场观众培育不力。他表示,虽然演出剧场推出多样化的群众培育措施,但受制于演出类型和消费市场不成熟,剧场上座率依然不理想。对于这个问题,毛修炳认为剧场怎么发展会员机制非常重要。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第五个现象是剧场经营模式被动,大多数演出剧场尚未拜托被动的租场经营模式,演出营销等服务功能缺失。目前,剧场与剧团相互割裂,尚未形成“剧场+剧团”相统一、协调发展的局面;此外,剧场服务功能不完善,单纯提供租场服务,难以提供营销推广等综合配套服务。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