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一年演出 700场场场“火爆”乐乡民

  • 发布时间:2014-10-25 03:31:4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程天赐文/图

  秋收后,农村文化市场又将迎来演出高峰期。近日,记者来到安徽省利辛县马店孜镇集美水寨新村,还没进村先闻戏声——“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高亢的豫剧梆子曲调飘荡在宁静的乡村。一进村口,大型演出舞台车映入眼帘,虽然离正戏开演还有半个小时,村民早已“抢占”有利位置,不少邻村乡亲也闻讯赶来。皖豫豫剧团团长祝贺粗略估计了一下:“至少来了400人,到晚上看戏的人会更多!”

  据利辛县文化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赵海涛介绍,该县现有民间剧团100多家,每个剧团从十几人到数十人不等,每年演出少则几十场,多则上千场。皖豫豫剧团就是其中佼佼者。

  该剧团以家庭剧团的方式经营,机制灵活。除了商业演出,他们还承担着文化惠民演出任务,政府购买剧团的服务,每年送戏下乡700多场,场场“火爆”乐乡民。

  30多年来,皖豫豫剧团辗转皖苏鲁豫接壤地区农村,演出上万场,用不平凡的经历书写了一个农民剧团传奇。

  一家三代从戏献身豫剧艺术

  今年25岁的皖豫豫剧团团长祝贺,出身豫剧世家。她5岁跟着爷爷和父母学戏,中学毕业考入商丘市戏曲学校,后来又到北京进修学习。经过多年的舞台演出磨练,如今她已成长为一名豫剧新秀,在多部戏中担纲主演。《铡刀下的红梅》中,她饰演刘胡兰,扮相端庄俊美,演技出众,唱腔明亮甜润,以“情”贯穿全剧,成功塑造了刘胡兰这个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形象。近年来,皖豫豫剧团先后荣获亳州市戏剧精品剧目展演一等奖、“安徽省百佳民营剧团”称号。

  在祝贺心目中,观众就是衣食父母,戏曲有恩于她们一家。“父亲早早将团长一职‘捆绑’到女儿身上,就是希望我负起责任,更快成长,承担起传承豫剧艺术的使命。”祝贺说。

  祝贺的爸爸祝皖豫是剧团的创办者。祝皖豫本名祝朋,幼时跟他父亲祝士领学戏。母亲上过戏校,天生一副好嗓子,曾得雅号“小喇叭”。在这样的家庭里熏陶出来的孩子,无疑对戏剧痴迷热爱有加。因为父亲是安徽人,母亲是河南人,家长就给祝朋起了个“皖豫”的乳名,后来祝朋把“皖豫”作为艺名。皖豫的几个妹妹对戏剧也是一个比一个执著。一家人时常你唱一曲《花木兰》,他和一段《桃花庵》,引得左邻右舍驻足门前屋后倾听。

  刚刚改革开放的1979年,不到20岁的皖豫跟家人一商量,组成一个农民家庭剧团。他携全家到涡阳县北马店乡前贾村,收徒传艺,招收了20多名农家子女,早练晚排,调嗓说课,形成了30多人的演出团体。农民手头拮据,化装、道具、行头哪样不要钱?于是,他们全家省吃俭用,用卖小麦、黄豆的钱,到利辛戏剧商店买了30多件戏衣,8顶头盔;又自己动手制作了枪刀剑锏等舞台应用之物……

  辗转乡村演出剧团甘苦备尝

  剧团日复一日辗转于田间地头演出。运输工具仅一辆人拉板车,演员们肩挑、手拿道具,背着铺盖,徒步行走每个乡村角落。每到一处,自己动手刨土搭垒土台子,上用布篷,周围用草席,内挂幕布幕帘。从蒙城移师淮北,从安徽转战江苏,又从河南奔赴山东。爬了无数沟坡,踏了条条田埂,过了一村一庄……就这样,每年演出200多场,每场演出观众都不会少于1000人。

  演出中,他们不计较费用,让乡亲们量力而行,三百元五百元就演出一场。那时,有的地方农民很清苦,只能凑上100多元,剧团也认真地演出一场,绝不因为钱少而“偷工减料”,斩头去尾。

  屈指算来,皖豫豫剧团如今已走过35个年头。剧团从无到有,从13口人起步到稳定在40多人,从只能演3个剧目到如今能演100多个剧目,从板车到汽车舞台,从草台班子到具备县级演出水平,从十几件戏衣到如今拥有全自动舞台车3部,服装、设备齐全。2009年,女儿祝贺接过父亲的担子,担任团长,剧团迈向更广阔的城乡戏剧舞台。这些都令老团长祝皖豫无比欣慰。

  唱响真善美场场“火爆”乐乡民

  你可别小看这个农民剧团,其演出质量可与县级剧团媲美;内容多是宣扬传统的伦理道德,倡导真善美的人间真情,鞭笞假恶丑的世态陋习;从戏码的数量上,连演3个月没重戏。更可贵的是,他们为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奉献精神。剧团每到一处,都以优秀的剧目、精湛的表演和严格的纪律给当地乡亲们留下美好印象,结下深厚的友谊。

  他们曾在回民居住区演出,为了尊重回民的生活习惯,一年半没吃过一顿猪肉。演出后有的村民来看望演员,他们总是真诚相待,促膝谈心,有说有笑,极其热乎。

  剧团在徐州铜山演出期间,一次,风尘仆仆地来了几个热心人看望皖豫。交谈间才知道剧团在蚌埠演出时,给那里的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次,他们受蚌埠观众的委托,专程赶赴铜山慰问演员们。

  剧团到淮北烈山煤矿演出,当地赠送了一汽车煤炭;在化楼演出时,农民又送了一汽车石灰……

  蚌埠市著名的老表演艺术家张玉生被皖豫豫剧团的精神感动,出任剧团艺术指导。

  近年来,在名师的指导下,皖豫豫剧团把过去的剧目重新整理、提高,又排练了《伍子胥》、《天赐禄》、《赶船救妹》等一批剧目。传统戏《清风亭》、《泪洒相思地》、《打金枝》、《三哭殿》、《风雨行宫》、《牧羊圈》、《桃花庵》、《樊梨花》、《卖苗郎》、《对花枪》、《包青天》、《穆桂英挂帅》等常演不衰。现代戏《芝麻官下乡》、《红灯记》、《李双双》、《香魂女》、《小二黑结婚》、《铡刀下的红梅》等深受群众喜爱。

  剧团还结合农村现实创作了不少反映邻里关系、婆媳关系、文明新风等内容的豫剧小戏,贴近群众。祝皖豫、祝贺父女应邀参加了省、市农民演出团体座谈会。剧团受到利辛县委宣传部和文化部门表彰,得到专家和观众的广泛好评。

  文化激励机制剧团再写传奇

  今年10月11日,在利辛县前进村,一场传统戏曲《包青天》让当地村民看得目不转睛。记者问:“如今家家都有电视,大伙儿为什么还对现场演出这样痴迷呢?”村民祝杰说:“在家一个人耷拉着脑袋看电视,没啥意思。戏场是公共场合,我们老百姓能聚在一起听戏,说说笑笑,非常开心!”从黄桥村赶来听戏的贾红玲说:“《包青天》是反腐主题,伸张正义,看着带劲,我们百听不厌。”

  也正是考虑到现场演出的不可替代性,从2012年起,利辛县政府每年拿出300多万元与当地知名的演出团体签订演出合同,购买服务,送戏下乡,每年在全县346个村演出节目近千场。每场演出,县里给剧团补贴2200元,这只是市场价格的一半,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仅使群众有戏看,更使剧团添活力,激发了创作演出更多精品的积极性。

  该县文化部门还将民间剧团作为文化产业来重点扶持,定期开展艺术培训,实施名剧名角名团战略,每年举办全县文艺汇演,以奖代补,鼓励艺术创作。

  皖豫豫剧团还与利辛县博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利辛剧院)实现了“院团”资源整合,提升了实力。

  “这样一来,优化了民营剧团的生存发展环境。”祝贺说,“特别是政府采购我们剧团的演出服务,使剧团下乡演出场次有了保障。有这笔固定的费用,我就可以让我们的演员有较稳定的收入,他们就可以安心工作,尽心在舞台上把好的艺术展现给群众。”

  皖豫豫剧团的发展传奇,见证了民间剧团自强、奋斗、成长的历史,也见证着国家文化惠民政策春风化雨,给新农村文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