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沪港通交易少不必太担心:起步淡定未必不是好事

  • 发布时间:2014-12-03 09:18:4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刘 锟

  沪港通意外遇“冷”,成为最近资本市场的热议话题。截至昨天,沪港通通车11个交易日,沪股通总额度共使用420.37亿元,使用率14.01%; 港股通使用39.8亿元,使用率1.59%。与此前市场的高度关注相比,交易量未达预期。

  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尝试,交易量并不是评判其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相反,在试点初期,监管层更担心的是交易过大可能造成的市场恐慌。对沪港通这样资本市场的重大试验来说,起步走得淡定一些,未始不是一件好事。

  沪港通的冷清开场,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从宣布试点到正式开通的半年多时间里,沪港两地市场的估值差异已逐渐填平,短期的套利机会几乎不复存在。出于安全考虑,港股通初期设50万元投资门槛,将不少内地投资者挡在门外,也显示监管部门初期并没有将交易量作为衡量沪港通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此外,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沪港通开前的两天,相关部门才公布税收政策,很多机构投资者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还需要相关部门审批及投资指引。对于两地特别是内地投资者而言,直接投资境外资本市场还是头一遭,不论在交易规则还是对港股上市公司的了解上,都需要花时间逐步去适应。沪港通开通初期遇冷,恰恰说明投资者是谨慎理性的。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还有投资者没有作好准备,为何不再等一段时间推出?用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的话说,“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在沪港通推出前把一切配套设施都百分百准备好是不现实的。不少人对沪港通遇冷表示失望,可能是因为并没有完全理解开通沪港通的意义所在。

  沪港通的真正目的,是更好地实现A股与港股的互联互通,实现两大股市之间的优势互补,为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探路。对A股市场而言,就是要向香港看齐,在一些交易和监管规则上向国际先进对标;同时,改变A股投资者一味炒新、炒差的理念,变投机为投资。比如,在沪港通开通后,上交所开启“开放倒逼转型”的步伐,先后发布上市公司筹划非公开发行股份停复牌及相关事项的通知,以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及停复牌业务指引,主动接轨国际市场先进经验,理顺信息披露及停复牌相关逻辑。从这个角度讲,沪港通开通至今,至少可以评价为“良”。

  目前,在沪股通方面,港交所正在为机构投资者搭建满足前端监控要求的股票追踪系统;港股通方面,中国证监会将会出台相关政策,方便更多内地机构投资者参与香港市场。当前,中国拥有巨大的外汇和民间储备,境外资金进入中国内地的意愿也在持续加强。随着监管部门对相关规则的完善,以及市场对沪港通认知度的提升,相信初期的冷淡局面肯定会改变。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