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摩天大楼钢构第一人陆建新:默默坚守32年

  • 发布时间:2014-08-12 17:11: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5日讯(记者 亢舒) 当城市还在沉睡,钢构人手中的焊花已经点亮清晨的第一缕弧光。因为能够为建筑提供更为稳固安全的支撑,如今的“超高层”都采用钢结构建造。一幢幢直冲云天的超高层钢结构大厦点缀了城市,它们背后则是成千上万默默奉献的钢结构建设者。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钢结构项目经理陆建新就是其中一位,他扎根项目建设工地32年,从一名测量技术员,成长为建造超高层、大跨度建筑工程的带领者。

  32年的默默坚守

  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一部部城市发展史。城市的高度一次次被刷新——我国第一幢超高层大厦深圳国贸大厦160米,第一幢超高层钢结构大厦深圳发展中心165.3米,当时北京第一高楼北京银泰中心250米,第一幢摩天大楼、当时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383.95米,前华南第一高楼广州珠江新城西塔432.50米,后华南第一高楼深圳京基100高度441.28米,当时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80米,如今世界第二、中国第一在建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660米……

  这一幢幢超高层建筑都曾留下陆建新的足迹和汗水。伴随这些不断上升的“高度”,陆建新也从测量工长干到了技术总工程师,再到项目执行经理和项目经理。

  1982年,18岁的陆建新参建我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深圳国贸大厦,作为测量技术员,他见证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此后的十余年,他都是干测量工作。岗位虽然平凡,陆建新却十分用心。他的老同事向我们回忆道:“陆建新不是一两天就成长为技术带头人的,那个时候大家就都知道,有个搞测量的“小陆子”特别爱钻研。”

  钻研问题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除了测量,陆建新还干过塔吊装卸工、开过卷扬机。陆建新自信地说,工地上的每一道工序和每一种设备,他都弄得比较清楚。

  时代在进步,建筑施工的技术和设备也不断更新,陆建新勤于学习,当年很快掌握计算机、CAD软件等新技术,甚至比年轻人学得还快。在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项目中,他就曾巧用计算机三位模型核对手工计算数据,对测量数据结果的精准计算和定位起了重要作用。

  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担任钢结构项目总工程师期间,面对这座建造难度极大的世界级摩天大楼,陆建新带领团队成功化解10项“第一次”难题。在广州西塔任项目执行经理时,他和他的伙伴们又创造了“两天一层”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最快纪录。

  32年过去了,陆建新走过8个城市,参与建设了36项工程,施工总高度达到了3040米。如今,陆建新仍然奋战在他再熟悉不过的工地上。

  勇闯道道技术难关

  陆建新在工作岗位上奉献了青春和汗水,也在默默坚守的过程中成为了一名技术创新的能者。30多年来,他破解过成百上千大大小小的技术难题。

  他正在参与建设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见的难处。陆建新的徒弟、现任华润总部大厦项目执行经理的唐齐超向我们回忆,为了搞清如何同时使用好四个塔吊,师父陆建新那几个月寝食难安。

  原来,平安项目使用了四台国内最大型号动臂式塔吊,四台塔吊分别附着于建筑核心筒外墙的四面,需要安装支承系统承担荷载以及维持稳定,这在国内工程应用中极其少见且难度极大。

  陆建新带领整个团队模拟安装工况,利用模型仿真计算方法,历时两个月,经过多次模拟验算和反复论证,一套自主研发设计的优良支承系统终于成功了。

  可是,模型归模型,支承架在实际安装时又发现部分节点处存在强度不足的问题。当时,距塔吊首次爬升时间已经不多,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安装,将严重影响整个施工进度,并造成1000多人窝工。陆建新整整一个月没有一天能睡好觉,有时半夜都会突然惊醒,打电话给项目总工程师沟通解决方案,直到发现了销轴直径偏小导致间隙较大的问题并成功解决。

  支承架的安装问题解决了,拆卸时间长又成了新难题。陆建新凭借几十年的经验想出了一个不把支承架卸到地面,而是用钢丝绳把支撑架悬挂在上一道支承架上再进行拆除的办法。起初很多人怀疑这样做的可行性,陆建新坚持大胆尝试,谨慎求证,最终经专家论证方案可行。

  每次支承架的周转拆卸都节省3至4天时间,整个工程下来能累计减少1100多个塔吊使用台班,缩短工期96天,节约堆场600平方米,这一个技术革新就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这项技术因为实用性强,很快推广到了其他项目上。

  陆建新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例子比比皆是。他曾带领团队创下了“国内第一立焊”、“国内第一仰焊”、“国内第一厚焊”等施工记录,这些技术创新带来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的创新也为他赢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个人二等奖在内的诸多荣誉。

  创新精神书写时代华章

  朴实的话语,温和的微笑,是陆建新给人的第一印象。当被旁人介绍为中建钢构的金牌项目经理,获得过许多荣誉时,陆建新也只是淡淡地说:“我其实很平常。”

  然而平淡的外表下,是陆建新对工作满腔热忱。陆建新的徒弟许航从2007年大学毕业就长期跟随他一起工作。他回忆道,师父细心——项目上的每一个文件陆建新都要亲自审阅,一丝不苟,他进工地习惯带一个小本子,发现问题赶快记录下来以便回去想解决办法;师父有耐心——陆建新承担的都是施工难度大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过,从没有轻言放弃;师父还很热心——某大型项目曾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主辅楼之间的七层高的连廊楼板因平面滑动支座没有及时约束固定而出现偏移扭转400毫米,这本不是钢结构项目部的份内事,热心肠的陆建新主动提出顶升、扭转的纠偏并实施方案,近乎完美地解决了问题,赢得了业主的赞誉。

  陆建新将满腔热忱献给他的工作,却自感愧对家人。陆建新回忆道,见证女儿出生之后,第二次再见时,女儿已经4岁了。他的妻子长年独自支起他们的小家,如今,妻子最大的心愿是陆建新不再像以前那么忙碌,多注意身体。

  在中建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宏看来,陆建新既秉承了老一辈劳动模范勤劳朴实,一心扑在工作上,以项目为家的优良传统,对科技进步孜孜不倦追求的新时代创新精神也在他身上得以集中体现。

  陆建新是钢结构项目的金牌项目经理,他也像钢结构那样,任劳任怨,勇于创新,赢得了一场场钢结构建造攻坚战的胜利,没有辜负时代的重托。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