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演变:从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
- 发布时间:2016-01-06 15:10:54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李春晖
作者: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流通与消费研究室副主任王蕴、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曾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APEC峰会上指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重要特点之一。事实上,经济结构演变和是否最优在各国很难找到统一的标准,却总体上有一些普遍的规律:比如产业结构从以一产为主到以二产为主,再到以三产为主;也如,需求结构先是依靠投资,然后更多依赖消费;再如,收入分配先是差距拉大,然后是差距缩小;另如,区域先是非平衡发展,然后是平衡发展。但是,这些经济结构的演进与转变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虽然针对经济结构不优的质疑一贯有之,但这些经济结构特征总体上都是与我国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经济结构优化开始呈现出明显的特征性事实:一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三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由此,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开始呈现出“质量更好,结构更优”的特点。
需求结构:由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需求和净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了一国经济的需求结构。从世界各国发展一般趋势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投资比例呈倒U型变化,而消费比例则呈U型变化。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需求结构大体经历了投资率逐步上升和消费率逐步下降的过程。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随着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求结构的转折性变化,以及通过深化改革和消除政策性扭曲影响,我国需求结构将出现自动优化调整,由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投资率将出现趋势性下降,消费率将出现趋势性上升,这在根本上有助于增强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需求结构调整面临多重因素影响
从理论上看,在相对较长时期内,世界各国需求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可以作为衡量我国需求结构的基本标准。从比较的结果看,总体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世界需求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消费率呈现下降趋势,而投资率则呈上升趋势;但就水平高低而言,我国确实存在消费率偏低和投资率偏高的问题,这既与我国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相关,也与体制性、政策性扭曲因素有关。
从我国需求结构影响因素的变化看:一是“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结构将发生转折性变化,人口抚养比将出现趋势性上升,总储蓄率将会下降,更多收入将被用于消费。二是在劳动力供求结构变化、服务业占比高于工业以及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更加完善的背景下,要素报酬将出现有利于劳动要素的变化,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将上升,为消费的增长提供支撑。三是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有利于消除制度性、政策性扭曲对需求结构的影响,为需求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制度基础。四是金融压抑的减弱为需求结构调整提供条件。
(二)需求结构将出现特征性变化
按照世界各国需求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随着我国进入新常态,从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需求结构将出现自动优化调整,即由投资主导型转向消费主导型,投资率出现趋势性下降,消费率出现趋势性上升,净出口率将保持大体稳定。
在本文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十三五”时期我国需求结构将出现有利于消费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定量预测结论表明,“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从投资主导型经济向消费主导型经济过渡和转变的时期。具体而言,“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率将出现趋势性上升,投资率则会出现趋势性下降,消费率和投资率将可能分别为54.5%和44%,分别较2011~2013年的水平提高约5个百分点和下降约4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前后,我国内需结构会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升上新台阶,逐步形成消费、投资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就发挥三大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而言,需要通过释放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创新投融资方式、消除投资障碍和优化投资结构,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在出口低成本优势发生转换的背景下,通过培育新的比较优势,积极影响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重构,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挥支撑作用。
如何看待我国需求结构及其变化
当前判断我国需求结构问题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通过跨国大样本数据的比较,得出需求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另一个角度则是依据黄金率资本存量建立社会最优积累率,然后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反推出社会最优消费率,从而得出社会最优的需求结构。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来看,对于我国投资消费结构是否存在失衡问题,结论是模糊的。一种为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要素投入,投资需求非常强烈,但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相对较弱。然而,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如果我国长时间存在严重的需求结构失衡,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不可能实现的,过去30多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至少说明,我国即使存在需求结构失衡,也不会像通过简单数据反映出来的那么严重。然而这些论断缺乏充分的论据支持。实际上,需求结构应该具有明显的国别特征和阶段特征。我们建立了需求结构的判断模型,对我国需求结构进行判断。
我们利用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对消费率进行国际比较,构建了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表明一国的消费率与人均GDP增长率、服务业占GDP比重、商品和服务出口占GDP比重和城镇化率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以解释消费率的95%左右,其中人均GDP增长率、商品和服务出口占GDP比重和城镇化率与消费率显著负相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消费率显著正相关。基于上述模型,将我国的结构特征数据带入,得到我国理论消费率水平。1980-2012年期间,从比较结果看,1989年以前我国实际消费率持续高于理论消费率,1990-2005年实际消费率与理论消费率水平非常接近,相差在2个百分点以内;2005年以来实际消费率持续低于理论消费率,并且两者差距呈扩大趋势,2007年之后两者差距迅速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2007年以后消费率存在偏低问题。
使用相似的方法,我们得出了我国的理论投资率水平,并将其与实际投资率相比较。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除个别年份外,实际投资率和理论投资率相差不大。2000年以后,实际投资率开始高于理论投资率,2008年以后,由于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实际投资率迅速走高,与理论投资率的差距最高年份达到10个百分点。
同样使用类似方法对我国净出口率水平进行判断。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净出口率与理论水平基本相同,只有2007和2008年这些特殊年份净出口率偏离理论水平较多,大约为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