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习近平政治经济学“六论”

  • 发布时间:2016-01-08 11:28:31  来源:中国网  作者:胡鞍钢 杨竺松  责任编辑:李春晖

  (来源:《人民论坛》杂志)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许多重要经济思想和理论成果。大道至简,习式政治经济学可以归纳为以下“六论”:

  1、“新常态”论

搜狗截图16年01月08日0917_1

  在面临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怎样看待经济增长?要不要像以往那样“踩大油门”扩大内需?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中国不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2013年底,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谈了对经济增长率的看法:“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的速度,是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经济结构调整有成效的速度,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而后,习近平于2014年5月考察河南时首次提出新常态的判断,要求“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同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四大特点: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他明确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搜狗截图16年01月08日0917_2

  这就是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政治经济学辩证法。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还特别告诫全党:把经济新常态仅仅理解为数量增减、简单重复,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如果看不到甚至不愿承认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仍然想着过去那种粗放型高速发展,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就跟不上形势了。用老办法,即使暂时把速度抬上去了,也不会持久,相反,会使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积累、激化,最后总爆发。这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的深刻警示。

  根据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逐渐形成了“2.0版本”的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系: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进出口增长率,国际收支;财政赤字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能耗强度下降;主要(四项)污染物排放减少;减少绝对贫困人口。这是一个相互促进又相互协调的多目标体系,并与国家五年规划的核心目标相匹配,从而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指挥棒”,再次演奏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新乐章。

  2、“两手合力”论

搜狗截图16年01月08日0917_3

  习近平经济思想最重要的创新之一,是“两手合力”论,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针对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激烈辩论,习近平不仅从中国的具体实践,而且还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提出了“两手合力”论。2014年5月26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事实上,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还只有比较短的历史,不是一个长期演进、高度成熟、法治完备、充分竞争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此,习近平有着深刻认识。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上,他指出,“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我们既不能因为存在这些缺陷而放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也不能对此自由放任,这就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搜狗截图16年01月08日0917_4

  中国作为东方巨人,的确需要“两只手”,即“看得见的政府手”和“看不见的市场之手”。“两只手”总是优于“一只手”。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要协调配合,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看不见的手”之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要统筹把握、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协同发力,要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各发所长。“两只手都要硬”,硬而不僵,更加尊重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两只手都要活”,活而不乱,充分发挥“两只手”各自的优势

  3、“基本经济制度”论

搜狗截图16年01月08日0917_5

  关于国有企业,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是否要加强国有企业?如何更好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又如何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对此习近平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2014年3月,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讲话指出,“国企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并且是“在深化改革中通过自我完善”实现加强;2014年8月,他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中又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2015年7月,他在吉林调研时将国有企业定位为,“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并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即“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搜狗截图16年01月08日0918_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事实表明,中国国有企业不仅没有像2000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所预期的“如果中国能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部竞争能够加速中国国有企业的消亡”,而且在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上方显英雄本色,越做越强。在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的名单中,中国国有企业已经从2000年的占据9家,上升到2014年的84家,显示了中国国有企业的集体崛起、加速崛起、大规模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实践表明:作为“经济巨人”,用“两条腿走路”总是优于“一条腿走路”,能走得更稳、走得更快、走得更长远。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还要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做精做细做活民营企业,使“两条腿”同等强壮、使两类企业都能健康成长,这就既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只有公有制经济的“一条腿”,也不同于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下主要基于私有经济的“一条腿”。

  4、“共同富裕”论

搜狗截图16年01月08日0918_7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曾经是世界上绝对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才能富裕起来?通过什么路径才能富裕起来?富裕起来之后要不要共同富裕?对此,中国共产党人也作出了不断探索。改革之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先富论”,从而为摆脱贫困,实现温饱,进而实现小康找到了一条务实之路。进入21世纪,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启了共同富裕之路,也为后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创造了条件。

  如何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其薄弱环节在哪里?2012年底,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时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至2015年,他在海南、云南、陕西等地调研时多次论及“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定下了重在“全面”的基调。

搜狗截图16年01月08日0918_8

  习近平共同富裕思想,特别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重要性。就是要在“四化同步”过程中补农业现代化的短板,以工业化、信息化补农促农,让农业强起来;要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补农村社会发展的短板,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乡村规划和管理水平,让农村美起来;要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进步中补农民收入增长的短板,确保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继续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提高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让农民富起来;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补1亿农民工身份转换的短板,鼓励各地方创新人口管理和户籍改革,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基本保障住房等常住人口全覆盖,让农民工落户城镇

  在“补短板”的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对农村人口中的各类贫困人口,对残疾人口中的贫困人口,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聚居区、边疆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精准扶贫,采取有针对性的做法,因地制宜、因贫施策,补“短板之短板”,为经济极弱势群体也带去小康生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

  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中向全世界宣布,未来5年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由于中国贫困线标准已经高于世界银行刚刚宣布的国际贫困线标准,那么中国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就意味着提前十年实现世界减贫目标(指贫困发生率小于10%)。在所有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人口大国里,也只有社会主义中国,才敢于作出这一庄严的政治承诺。

  5、“人民主体”论

搜狗截图16年01月08日0918_9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宗旨,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习近平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个大写的“人”不是抽象意义的“人”,而是十三亿多“人民”,是无数个人汇集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共同体”、“利益共体”、“命运共同体”

  2013年9月,习近平在“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时指出,中国要“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2014年12月,他在江苏调研时又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对国家发展与人民发展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也反映出国家对人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着眼于扩大人的“总能力集”,即从延长人的自然生命和提高人的发展能力两个维度,实现社会人力资本总量的不断积累,进而获得社会进步、全民进步。

搜狗截图16年01月08日0918_10

  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发展的首要原则,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基本公共服务有关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实现“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更好地发挥人民发展规划的应有作用。

  6、“五大发展”论

搜狗截图16年01月08日0918_11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念创新,集中体现为“五大发展”。

  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首次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具体指导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思想灵魂和谋篇布局的主线,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行动纲领。《建议》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理念,每一方面都熔铸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有关内容。

  “五大发展”理念源于世界最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发展实践,既总结了以往中国五年规划之创新和精髓、集前人之大成,又与时俱进。它倡导创新发展,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认为增长质量比经济体量更重要,这就超越了以往“三驾马车”的经济增长动力理论;它倡导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绿色革命”,这就超越了以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倡导开放发展,开创共赢主义新型大国外交时代,这就超越了以往中国与世界互动的角色和定位;它倡导协调发展、共享发展,这就超越了以往包容性增长的理念

搜狗截图16年01月08日0919_12

  “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原创性的发展新理念,是中国五年规划设计中的重大突破,指明了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路径,更具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同时又是一个宏大的发展框架,有着严密的发展逻辑、务实的发展思路,各方面发展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版的发展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不仅解决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也为21世纪全球南方国家寻找发展道路提供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知识和理念,必将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者: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博士后杨竺松)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