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5日讯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于3月5日上午举行,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接受记者采访,回应社会各界的关切。
以下为文字实录:
记者:
近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请问加强基础研究对于建设科技强国有哪些方面意义?科技部如何推动加强基础研究这项工作?谢谢。
王志刚: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要求加强基础研究。这是我们党把握科技创新规律的一个新认识,也是我们国家当前发展阶段对基础研究这个源头活水总开关,对于底层技术、底层逻辑,所谓黑科技、硬科技有更大需求,也是我们国家在科技创新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历史性、现实性的要求。
刚才提到怎么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把基础研究摆在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面向”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认真落实“四个面向”,按照这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基础研究的投入。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连续四年超过6%,与全国研发投入相比,基础研究投入增速更快。二是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基础研究的能力建设也是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数学研究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基地和平台建设。三是加强顶层设计。基础研究属于科技创新全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也应该进行顶层设计,我们发布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同时围绕加强基础研究在创新环境建设、人才评价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基础领域的研究,往往路径不清楚、方法不确定、失败率比较高。对于这样的研究工作,我们要努力推动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坐冷板凳的科研环境,对从事基础研究科研人员的支持方式、研究生态,要给予更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安排。我们在这些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同时,在评价方面要体现分类评价的原则,对于基础研究的评价和对应用工程的评价,有共性的地方,但同时要有所区别。基础研究讲求十年磨一剑,坐稳坐住冷板凳。
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通过基础研究才能变不确定性为确定性,变未知为已知。这些年我们关注几个方面问题。第一个问题,基础研究的问题怎么提准。基础研究前沿是大家没有走过的路,怎么把问题提准,它是一个科学问题,并且是重大科学问题,这是科学家要面对的重点、难点。第二个问题,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是非常难得的。怎么解一道数学难题,一个现象怎么发现,怎么总结其中规律,一项科研过后怎么把方法总结出来,这些都是科研最难的地方,都要依靠人,然后才是成果本身。第三个问题是怎么样有个好的生态环境。基础研究更需要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包括国际同行的交流。最后一个问题,是基础研究的底层逻辑。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一定要把方法论、科研范式搞清楚。这几方面是科技部在工作中非常关注的,然后才是基础研究、前沿探索的成果。
这些年,我们确实取得了不少重大基础研究成果,比如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现在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科技可以将它经过一定的工艺、一定的反应,变成工业淀粉。我们在贵州的FAST发现了700多颗新脉冲星,这是基础研究关注问题和基础研究中涉及到的观测分析技术突破,交叉融合形成的创新成果。所以,基础研究的问题提出可以通过两个方面,一个是好奇心驱动,一个是在技术创新、应用方面遇到的难题,从基础上找原理、找方法。
下一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一系列的重大战略部署。一是加强由好奇心驱动,进行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二是加强由国家战略目标驱动,进行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三是加强市场驱动,进行应用型基础研究。这样使得基础研究成体系布局、成系统推进,使得我们的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与国家发展目标真正结合起来,而且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谢谢。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