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5日讯 (记者 谭梦桐)2023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于3月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这意味着2023全国两会时间已开启。两会时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提案议案备受关注,让我们来看看代表委员们是怎么说的?
资料图(视觉中国)
着力恢复扩大消费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在国新办3月2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对接下来的促消费作了部署。
今年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对于中国经济复苏,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提到,委员们建议,要以实质性改革举措改善预期,提振信心,重点把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尽快落到实处。要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
如何释放消费新活力,更好提振市场信心,共促高质量发展等,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认为,提振信心是当务之急,迫切需要政府出台系统性举措,特别要加大政策、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真正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表示,要保障人民的消费能力,必须在稳企业、保就业的基础上,切实增加居民收入。他建议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为企业增活力、添动力,以保住就业市场并持续改善,继而为增加劳方收入创造更好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建议各地可开展文旅消费促进行动,进一步扩大内需消费。税收调节是促消费的方法之一,可考虑进一步优化现有措施,增加个人所得税的附加扣除项目。各地政府在发放消费券时,可对发放批次、对象、券种和数量等进行精密设计、精准投放。做好投放配比,对吃、住、游、购、娱等文旅业态进行分类带动。
全国政协委员、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带来了《关于将消费类基础设施入池公募REITs的提案》,他提出,作为承接居民消费行为、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重要载体,消费类基础设施融资方式有限,相关企业债务逐步推高,建议相关部门将优质的消费类基础设施纳入公募REITs资产池范畴。
资料图(视觉中国)
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科技创新深深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百姓生活方方面面,提高了我国的发展质量和持久动力。
在“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强调,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科技部表示,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提升前所未有,作用发挥前所未有,科技赋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
根据科技部发布的数据,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3.9万家增长至2022年的40万家,贡献了全国企业68%的研发投入,762家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准备再次在两会建言制造业,并提出了《关于加大支持科技制造业技术创新与资本投入的建议》。李东生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现在制造业就是要实现转型升级,向高端制造拓展,提升工业竞争力。“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李东生建议:一是加大对科技制造企业研发投入支持力度。二是改善科技制造业融资环境,延长贷款期限、放宽融资门槛。三是降低科技制造业生产要素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是全球关注的话题,如何以科技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为各生产领域节能降碳提供支撑是一道必答题。” 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院长董进表示,近年来,部分国家和地区为达成自身减排目标、维持自身产业优势,正在试图通过碳关税等相关措施,迫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大批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经济成本。
他建议通过注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力量,让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中国商品,减碳效益更加清晰,更能从容应对国际贸易的新规则、新要求,进一步提升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资料图(视觉中国)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提出要抓紧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粮食产能到1.4万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重点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强化科技装备支撑。
江西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温菲表示,涉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涉种研发企业申请一项涉种专利需要花费3到5年时间,而一项种子新品种产生后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周期较短,这极大遏制了种业专利研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他建议,全方位推进粮食知识产权保护,对现有的《种子法》等法律法规适时补充完善,鼓励各农业大省研究制定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及时总结化解典型涉农涉种矛盾纠纷的有效经验,重点规范种业研发机构、涉种企业、制种大户、种农之间的法律关系;同时,打破各农业大省只有唯一一家确认涉种新品种DUS特性职能机构的局面,适当引入市场主体分担该部分职能,以解决涉种主体申报知识产权成本高的弊端,促进粮食产业知识产权创新全面健康发展。
近两年,江西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科技特派团团长刘木华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耕地保护要“长”智慧监管“牙齿”的提案》等,建议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对所有耕地信息进行实时掌握、全周期监管和精细化、精准化管理,并引入耕地保护社会群众监督机制,争取把每一块地的现状都能掌握清楚,确保“一亩不少、一亩不假”。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