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龙代表: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在城市主城区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3-03 17:55:41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朱苑桢
关于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在城市主城区发展的建议
(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今年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会议指出,要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床位数、大型设备配置等,支持社会办医院扩大床位规模。2012年10月8日,国务院发布《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要求“遏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切实保障边远地区、新区、郊区、卫星城区等区域的医疗资源需求”。2014年6月,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明确“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审批”,自通知下发之日起至《全国医疗卫生服务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公布前,各地要暂停审批公立医院新增床位。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中占据绝对市场份额,2012年全国公立医院床位数共计3579309张,占医院床位总数的86%。诊疗人次则占所有医院诊疗人次的90%。公立医院盲目扩张与医改方向相违背,也推高了医疗费用,进一步加剧看病贵的局面。
公立医院盲目扩张的影响:
一、加大财政负担。公立医院由政府出资主办,一些医院无限度扩张,有的超出规定床位数,甚至是没有报批手续、擅自扩大规模,这些做法无疑增加了财政负担,占用了有限的卫生费用。
二、刺激过度医疗。由于财政资金有限,医疗机构盲目扩张往往缺乏资金保障,扩张所需的费用通常由医院自行解决。医院则通过开大处方、增加检查项目、引进尖端设备等方式增加收入,由此产生过度医疗,增加了患者负担。
三、加剧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为了解决规模扩张后出现的人才短缺问题,公立医院必然要从基层医疗机构吸收人才,导致医学人才向这些公立医院集中,使本已处于劣势地位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下降,加剧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象。
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表示,资源过度向大医院集中,导致医药费用不断增长,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
公立医院在盲目存在诸多影响,但扩张之风仍然屡禁不止,其根源在于:
一、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逐步提升及医疗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公众对优质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条块分割的体制造成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公立医院特别是位于主城区的公立大医院拥有最好的医务人员、尖端的设备以及政策支持。因此公众更倾向于到这些公立医院就诊。公立医院在主城区扩张则可以进吸引更多的患者,满足患者需求。
二、财政投入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财政对公立医院投入明显不足,业务收入成为维持医院运转的重要因素。因此医院更希望通过扩大规模来增加收入。同时,财政补助通常与床位数挂钩,这也成为公立医院扩张的动因之一。
三、医院机构的利益追求。公立医院规模通常与管理者的职位升迁、职工职称评定、医院等级评定、科研项目争取等事项息息相关,还可以增加医院和职工的收入,因此医疗机构的利益追求促使公立医疗机构更倾向于不断扩张。
今年2月,南京市政府印发《关于控制老城范围内学校医院合理规模的指导意见》,要求控制老城范围内医院原地扩张,引导医疗资源向郊区和新区迁移,明确公立医院数量规模只减不增,该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抑制公立医院快速增长,建立群众满意的医疗服务体系,提出如下建议:
一、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在城市主城区的扩张。对公立医院扩张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违规在建工程和立即叫停,对在主城区扩张的公立医院要严格审批。对于超过审批规模建设或未经审批擅自建设的公立医疗机构,应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同时采取停止暂停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等级评审等审批和财政资金安排等措施。
采取措施鼓励公立医疗向偏远地区发展,弥补偏远地区医疗的不足问题。
二、放开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分流医疗服务需求
推动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的实施速度,让群众可以就近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减少患者扎堆到公立医疗机构看病的情况,合理分流病人,让盲目扩张丧失市场,消除扩张的冲动。
三、完善财政补偿,防止医院逐利行为。
围绕“公益性”要求明确公立医院的定位,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补偿金额不与床位数挂钩,减轻公立医院创收压力,去除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使其失去扩张的动力。
新医改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公立医院盲目扩张影响医疗体系正常运行,给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应该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扩张步伐,尤其是在城市主城区的扩张,这样才能为民营资本进入市场留出空间,同时将有限的财政投入投放到边远基层,提高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水平,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