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中国要搞自给自足,这是误解”“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10月17日上午,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首场记者招待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作出了这样的回答。而在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发言人孙业礼也就类似问题作出回答。针对“国外一些舆论担心,只关注内部循环,导致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小”,孙业礼表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不论世界如何变化,中国开放的决心和意志不会动摇,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自给自足”是误解
“中国政府如何减少对铁矿石、原油、天然气、大豆等外国进口资源的依赖,以实现更加自给自足的经济?”面对这一问题,赵辰昕表示,国内外有一些声音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意味着中国要在对外开放上大幅收缩,甚至要搞自给自足,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赵辰昕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国际体系深度融合,我国同全球很多国家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都比较高,内外需市场本身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秘书长姚歆称,双循环有利于充分打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铺设道路。同时应该看到,国内的有效供给可以推动高质量贸易发展,高质量贸易发展又为国内供给提供增长动力,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则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以内循环为主体,实际上强调的就是要增强我国的自主性。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关键环节一定要攥在自己手里,只有如此,在与人合作时才不会变得被动。
今年4月,《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提出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目标,包括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发言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孙业礼就小康社会、经济增长、能源粮食安全、对外开放等热点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
孙业礼称,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可以说,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
实际上,这几年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孙业礼举例称,比如,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积极加以推进,签署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同时正在推进加入多个多边经贸协定,我们成功举办4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
我国先后设立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分别大幅缩减到31项、27项,自贸试验区实现制造业条目清零,取消金融业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拓宽。这些充分表明,中国决不会自我封闭,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面向未来,姚歆认为,内循环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改善经济结构,使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占据更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转变发展观念,在民生、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投入,扩大居民收入,减轻居民债务负担,使得老百姓有钱花、有信心。而外循环的着力点则应放在改善出口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尤其扩大高科技领域产品和服务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
外商投资情况是衡量开放程度的标志之一。在10月17日上午举行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提问,“中美商会、中欧商会表示外国企业高管无法前往中国,影响外商在华投资热情,对外商在华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对此,赵辰昕首先用一组数据说话。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利用外资8927.4亿元,按照可比口径同比增长了16.4%。其中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长了33.6%,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增长了14.3%、27.6%、43%。
赵辰昕表示,未来加大鼓励外商投资力度,将出台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政策措施,加大制造业引资的力度,着力解决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也不会变。
白明提到,外商投资是我国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地区的出口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扩大外商投资,不只是扩大市场准入,更重要的是改善营商环境,靠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留住外资。
在记者招待会现场,赵辰昕“诚邀”在场的外国记者,对中国政策和制度环境作介绍。他说:“我们欢迎各国企业来中国投资兴业,继续共同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
他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吸引外资也面临新的形势。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我们将和有关方面一起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吸引外资的政策力度,更好发挥外资促进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积极作用。”
未来,对于批准和鼓励新的外商投资项目,中国将从加大鼓励外商投资力度、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优化外资企业的服务等进一步推动落实。具体来看,将发布实施2022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加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对外商投资的支持力度,为外商投资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
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方面,将推出第六批重大外资项目,在中央层面给予产业规划、用地、环评、能耗等政策的支持,推动项目加快落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等制度,与有关部门和地方一起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为国际投资交流合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姚歆表示,外资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有效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下,我国需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优化外资企业服务,提振外资信心。更重要的是,我国需改善产业结构,发掘新的增长动能,为外资提供新的投资赛道,提升对外资的综合吸引力。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