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筑梦十年路,扬帆启新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冲击带来的诸多风险挑战,中国经济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网财经集中梳理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网财经10月12日讯(记者 李春晖)十年来,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外贸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贸易规模稳步攀升,货物贸易持续扩大,服务贸易加快发展。2020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达5.3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2021年,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达6.9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其中,货物贸易总额达6.05万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56.5%,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总额达8212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70.1%,保持世界第二。
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占比稳步提升。2021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61.6%,比2012年提高9.6个百分点。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快速增长。2021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比2012年增长68.4%、62.9%,增速明显快于全部出口。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增势强劲。2021年,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出口额分别为2012年的5.0倍、2.7倍。
创新动能加速释放。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5年增长近10倍,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规模7年增长7倍,内外贸一体化程度稳步提升。进博会越办越好,成功举办了四届进口博览会,累计成交额达到2722.7亿美元,引进了多种优质消费品和先进技术产品。
利用外资取得重要成果
利用外资规模稳定增长。我国引资规模一直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21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15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较2012年增长62.9%。
外商投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2020年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以对外开放为主基调,确定了外商投资促进、保护、管理的基本制度,为外商投资权益提供了更全面、更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现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代特征。
大幅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2017—2021年,我国连续五年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国和自贸试验区限制措施条目分别缩减至31条、27条,在制造业、采矿业、农业、金融业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华经营。
外商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我国连续三年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累计推动500多份文件“立改废”,充分保障了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待遇。
共建“一带一路”成效显著
自2013年提出以来,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扩大,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深化贸易畅通,“一带一路”市场地位显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1.8万亿美元,增长了73%。贸易新业态快速发展,“丝路电商”成为新的亮点,跨境电商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一批海外仓在沿线国家建成投运。贸易通道建设稳步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多个城市,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辐射“一带一路”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建设,已经与13个沿线国家签署7个自贸协定。
加强投资合作,产业链供应链融合程度显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沿线国家在华投资设立企业3.2万家,实际累计投资712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累计投资430.8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4.6万个就业岗位,较好发挥了载体和平台作用,促进了国际产能合作。
推进项目建设,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国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累计约1.08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286亿美元,涵盖交通、电力等多个领域。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建成和实施,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匈塞铁路有序推进,比雷埃夫斯港运营良好。一批“小而美”的农业、医疗、减贫项目相继落地,给沿线国家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完善机制平台,交流合作效率显著提高。双边经贸机制不断健全,已推动建立了超过100个贸易畅通、投资合作、服务贸易、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以重大展会论坛为代表的开放平台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4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成功举办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等展会论坛。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