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天价学区房引热议 部长委员“隔空对谈”教育均衡

  • 发布时间:2016-03-04 07:29:4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孙静 岳菲菲  责任编辑:吴起龙

俞敏洪认为学区房是个特权概念 摄影/本报记者 孙静

袁贵仁说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都是为了让家长满意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最近,“天价”学区房的新闻频繁刷屏。昨天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周围也有朋友、同事受到学区房的困扰。他认为,学区房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特权色彩的概念。只有实现教育均衡,才能化解这个难题。

  教育均衡这个关键词昨天下午也多次被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及。

  袁贵仁在经过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多校划片不是长远举措,择校问题最终要靠教育的均衡发展来解决。

  关于学区房

  俞敏洪:学区房本身是个错误的概念

  北青报:最近北京有一处11.4平方米的学区房卖出了530万元的高价,折合每平方米46万元。您怎么看“天价学区房”这个问题?

  俞敏洪:我觉得学区房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是一个特权概念。

  北青报:怎么破解学区房背后折射的教育问题?

  俞敏洪:要让教育均衡。如果学校之间的差异没那么大,老百姓也不会为学区房的“学区”而担心了。但现状是,优质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从教学质量到师资力量,都不只是一倍的差距,所以老百姓自然会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前途,去寻求学区房。而学区房的昂贵和失去理性的涨价,反过来又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北青报:很多家长为了买学区房,放弃原来的生活质量。

  俞敏洪:远远不止放弃生活质量这么简单,还会让很多人感觉社会不公平,从而心生怨气。国家层面,在接下来应该下更大的力气力保教育均衡。在城市,越是教育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地区,越是应该配置优质的教学资源,要让老百姓能均衡享受到这些教育资源。就看政府有没有决心,把相对具有特权色彩的这些东西消弭掉。

  北青报:您周围有人受到学区房的困扰吗?

  俞敏洪:新东方就有很多人受到学区房的困扰。当下没办法,如果有经济实力的,现在只能选择买。没有经济实力的,只能选择妥协。

  袁贵仁:“绝对均衡是不可能的”

  “高烧不退”的学区房最近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动辄数十万元1平方米的“天价学区房”近来也引发热议。昨天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现场有记者向教育部长袁贵仁喊话,“45万1平方米的学区房值得买吗?”袁贵仁笑了笑,并没有正面作答。

  不过,对于俞敏洪委员提到的教育均衡问题,袁贵仁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回应。袁贵仁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历史造成的客观事实,单校划片是多年来十几个大城市采取的主要举措。“后来发现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各地探索出多校划片的举措。”

  袁贵仁表示,多校划片只是探索出来的解决办法之一,“我们只是同意或者说推广,最终的解决要靠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改革,特别是靠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去上学,不要找什么关系,就近上学,这是我们的标准。”袁贵仁说,不过绝对均衡是不可能的,即使再过十年,也不可能做到两个学校完全一样。“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学校。”

  袁贵仁说,今年教育部办公厅的通知已经说明,各地具体采取什么措施,由老百姓说了算。单校划片或者多校划片,都是为了让家长们满意。是为了均衡教育资源探索出来的办法,各地要采取尊重群众意愿的举措。

  关于教育改革

  俞敏洪:教育上的投入永远不会浪费

  北青报:如何看待各地陆续放开异地高考?

  俞敏洪:我两年前曾有一个提案,中国高考必须统考,只有统考才能让学生不受户籍限制,在全国任何地方参加高考。这是一个流动社会所最应该做的事情。当下全国统考教育部已经在推动这项工作。自2017年开始,全国英语、数学、语文都是统一试卷,改革过程中的循序渐进还是很重要的。

  北青报:您认为在教育改革中哪些问题应该重点关照?

  俞敏洪:第一个是解决给经济带来红利的移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中国之所以有6000万留守儿童,也是因为这个问题。还有些孩子不是留守儿童,比如在北京,有近1000万外来人口工作,但由于户籍限制,孩子就地上学很难。

  第二个是解决中国大学创新教育的问题。到现在为止,大学的教育还是传统教育,在某种意义上,上千所大学做的事情,无非是把知识再次灌输给学生,而大量的老师实际上自己没有做创新的经验,如何让师资队伍和学生同时走上创新的道路,这也是国家应该考虑的问题。

  北青报:如何理解教育投入在国家实现扶贫目标中的作用?

  俞敏洪:一个国家要想长久地脱贫,需要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因为教育投入意味着每个个体的智慧上升,从而带来民族智慧的讯速上升。而民族智慧的迅速上升,一定会为国家发展带来动力和更多机会。在哪方面投入都有可能浪费,但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永远不会浪费。

  袁贵仁:“继续向农村教育倾斜”

  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被媒体“请上”发言台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很健谈,在13分钟的时间里,除了学区划片的问题,袁贵仁主要谈的是教育改革中贫困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问题。

  袁贵仁说,农村教育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这些年,虽然我们做了很大努力,但现在还存在明显差距。按照中央决策和部署,继续向农村教育倾斜。

  在向媒体介绍正在以及即将实施的办法时,袁贵仁介绍道,一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中央大概投入了340多亿,地方政府还要同比配套,这样一共有5000多亿的资金投入,来使我们农村教育硬件设施都达到国家基本标准,让农村学校能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享受同等条件。

  对于“软件”问题,袁贵仁表示,决定教育的关键还是教师的质量。去年国务院出台了支持乡村教师的计划文件,这份计划文件里包括多项措施,以向农村学校输送师资。例如,其中要求,地方的师范院校要向地方乡村学校输送师资。还有一个措施是志愿服务计划,针对愿意到乡村当教师的大学毕业生,现在每年大约有6万人。

  袁贵仁进一步表示,这涉及到工资待遇问题,国家采取了乡村教师补贴政策,目前全国各省都出台了政策,根据艰苦程度不同,有的多有的少,“这个安排主要是要有吸引力,让乡村教师愿意去,愿意留下。”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